发泡餐具的解禁之道:重出江湖引起质疑
近日,国家发改委表示,由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以及有利于节能等特点,决定将这种产品从产业结构指导目录淘汰类中删除,允许生产使用。与此同时,一份《专项法律服务协议书》在网上曝光。鑫恒塑胶等10家广东发泡餐具生产商被曝联合出资450万元,要求北京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向发改委等部门推动发泡餐具解禁。 发泡餐具的“命运”几经周折,十多年前就曾经被禁产禁用,而且在老百姓的印象中,这也是一个损害健康、污染环境的“垃圾”,因此,发泡餐具此番重出江湖,必然要引起质疑。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对于晦涩的技术问题和专业术语很难搞懂,更多关注的是一项政策的出台或是改变,对于我们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对发泡餐具简单“解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做许多工作,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首先,发泡餐具出身复杂,几经沉浮,当然也不排除随着科技进步,解决了我们此前对于发泡餐具的种种担忧。然而,围绕着解禁的新闻,各方却观点不一。针对安全性问题,代表行业利益的中塑协曾公开宣称发泡餐具无毒、健康,是绿色产品。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则驳斥:发泡餐具盛装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炉加热时,可能导致中毒。而应当代表公众利益的发改委却一直沉默,甚至当爆出450万元公关费的“猛料”时,还是沉默以对。 而且,此前有关部门用来解释解禁发泡餐具的主要原因就有些先天不足,给人感觉是从单纯成本核算的经济角度思考问题,而对于环境污染的关键问题则多有回避遮掩,这难免让人疑惑焦虑。 如此事关民众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政策的出台,事前应当作充分的市场调研、民意调查,要履行听证的程序。对于多方的质疑更要及时解释,给公众一个让人信服的答复,这或许还会得到更多理解支持。 既然解禁已成定局,我们还希望相关的后续配套工作要跟上。首先,要做好生产环节的监管,防止安全隐患及环境污染风险的发生。通过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和相关质量标准,综合运用财税等手段,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逐步淘汰落后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还要严格监管力度,杜绝不合格餐具产品借机抬头,以低价占领市场。 其次,要做好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相关产品的回收利用都有立法。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都建立了相应的回收系统,还有一些国家要求本地区的发泡塑料行业对一次性发泡餐具要自行回收处理。我们可以借鉴他国经验,建立起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将污染危害降低到最小。同时还可参考国际通行的“谁污染谁负责”原则,由管理部门向发泡餐具厂家按标准收取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解决环境污染。 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令人担忧的背景下,发泡餐具解禁引起的忧虑和质疑,是必然和可以理解的。鉴于此,有关部门更应该把工作做实做细,多考虑民生,多站在百姓的角度做决策,或许事情就会顺利许多。丰台区检察院韩雪 |
关键词:重出江湖|环境污染|回收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