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妇6次产检生下残疾儿 向医院索赔80万
患儿母亲在庭上出示孩子的照片。 21日,北京二中院,患儿家长出庭,状告复兴医院在产检中存过失,致产妇生下残疾儿。本版图片/新京报记者尹亚飞摄 产妇王女士在怀孕期间,都会定期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简称复兴医院)做产前检查。但出生的孩子双腿明显水肿,被诊断患有神经母细胞瘤,至今3岁了仍无法行走。 这个事实让王女士很难接受,于是将复兴医院告上法院。王女士说,在她孕20周时,超声曾提示孕妇腹壁厚,图像欠清晰,但主治医师并未告知自己。复兴医院对此解释是,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发现胎儿疾病,系目前医学科学局限,患儿损害后果系原发疾病造成。 6次B超未告知胎儿异常 昨日下午,王女士与复兴医院的代理人,坐在二中院的法庭内。这已经不是双方第一次对簿公堂,今年9月,西城法院曾就此案做过一审判决:医院赔偿王女士医疗费、护理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5万余元后。但这个判决令起诉索赔80余万的王女士很不满意,于是向二中院提起上诉。 王女士介绍,她在孕8周在复兴医院建卡定期产前检查,其中B超检查6次,分别于妊娠14周、20周、28周、33周、36周、38周。 王女士特别提到了她在妊娠20周时的B超检查:“当时超声提示孕妇腹壁厚,图像欠清晰,但医生并没有告诉我这个情况,也没有安排复查或转院,这让我们以为孩子是平安的”。 2012年12月26日,王女士生下儿子毛毛(化名),毛毛出生时伴有双下肢水肿明显。转院后,被诊断为神经性母细胞瘤,并于2013年3月8日行“胸腰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术”。虽然多次就医,但毛毛的双下肢现仍丧失运动功能。 对于这个不幸,复兴医院的解释是,常规超声检查并不能完全发现胎儿畸形,系目前医学科学局限,同时否认医院存在告知方面的瑕疵。“患儿现在的损害后果,是原发疾病造成,与是否告知及告知是否充分无关。” 法院一审判决医院20%责任 据西城法院此前判决显示,复兴医院在产前检查中存在未尽到详尽告知的医疗过失,使王女士对诊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受到影响,与患儿患有先天性疾病出生有轻微程度的因果关系。 但同时,西城法院也认可了复兴医院对王女士产前诊断明确,剖宫产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患儿出生后履行了及时转诊随附义务。酌定复兴医院承担20%的赔偿责任,赔偿王女士5万余元。 在昨日的二审当中,王女士认为,医院没有认真阅读超声影像导致漏诊,没及时告知自己和家属侵犯了其知情权及选择权,给全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故起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复兴医院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抚养费等共80多万元。 -焦点 医院未告知风险致患儿出生? 在王女士怀孕20周做B超检查时,超声提示孕妇腹壁厚,图像欠清晰。王女士说,当时主治医师并未向其及家属告知当中存在的风险,导致患儿出生。 王女士认为,排畸阶段的超声检查非常重要,而此时的羊水多,在此时观察胎儿身体结构性是非常有利的时间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超声提示图像欠清晰,我们认为正是因为医院超声诊断的缺陷,才导致患儿的出生。 对此,复兴医院称,从王女士在孕期所有超声片子当中,都无法看出胎儿存在实性占位或肿胀的部位。此外,在孕期超声筛查中,不只王女士出现这种图像不清晰的情况,其他孕妇也会有这种情况。复兴医院认为他们的诊疗行为符合诊疗规范,“即便当时超声图像是清晰的,也可能发现不了患儿有恶性肿瘤的情况的”。 -专家说法 “图像欠清晰”已暗示风险 产检是否可以准确检查出胎儿畸形及患有严重疾病? 一位妇产科专家表示,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颅外肿瘤,目前关于神经母细胞瘤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一些遗传易感因素被发现与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相关,产检当中的设备仪器能否检测出来不好说。 专家称,产检并非能检测出一切疾病,因各医院的医疗水平、设备技术力量不同,超声检查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别,这要靠医生的临床判断。这位专家透露,一般情况下,如果“准妈妈”有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医护人员会建议其在怀孕28周时再加做一次筛查。上述王女士“孕妇腹壁厚,图像欠清晰”的超声所见结论已属风险规避的说明,医院应该及时告知家属存在并如何规避风险。 -链接 产检必须检出哪些畸形? 专家表示,新生儿先天畸形大多与遗传、病毒感染、药物、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通过产前检查,大部分胎儿畸形是可以避免的。 据介绍,怀孕16至24周进行超声检查,70%至80%的胎儿畸形可以查出来,20%通过对羊水、基因等实验室化验也可筛出。 但根据《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规定,有六大类致死畸形产前必须检出,包括: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 -讲述 父亲愿做孩子一生的“腿” 王女士31岁生子。她说,深知自己是大龄产妇,老人又给了“优生优育”的目标,整个孕期她一直小心谨慎,每次产检都准时前往,生怕孩子不好,但现实还是和自己开了个玩笑。 “孩子长得漂亮,家里人都特别喜欢他。”昨日,王女士将存在手机里的毛毛照片出示给记者看,照片中,对着镜头微笑的毛毛浓眉大眼,是个标准的“小帅哥”。 王女士说,毛毛出生即丧失了运动能力,至今仍无法站立行走。如今,3岁的毛毛已到上幼儿园的年纪了,但咨询了多家幼儿园,王女士都吃了闭门羹。“全北京只有少数几家幼儿园接收我们这种特殊的孩子,离家特别远不说,还要求家长全天陪同,也就是说,我和孩子爸爸以后至少有一人辞职专门陪孩子。” 毛毛爸爸说,工作的项目远,每天他需要往返300公里上下班。因为孩子依赖自己,晚上看不到爸爸不睡觉,他每天都坚持回家住。 “孩子自卑,平时我们不在家,他从不出门,就乖乖的在床上躺着,我们抱他出门时,他从不和其他孩子说话。”毛毛爸爸说,喜欢的玩具,毛毛会在晚上自己悄悄的玩。 “但他向往行走、奔跑,我知道。”毛毛爸爸说,抱孩子出门时,毛毛常借助他的双腿体验奔跑并很高兴,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儿子,心里难受,如果毛毛一直不康复,他愿意做孩子一生的腿。 |
关键词:检查,医学科学局限,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