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打假是时候了
朱慧卿绘 假冒伪劣商品让消费者深恶痛绝。现实生活中,如果在商场或者超市买到了假货,通过双方协商,或者向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投诉,消费者的权益大多能够得到保障。 但是,如果在网络上买到了假货,怎么办?商家有可能远在千里之外,有可能在工商、税务都找不到登记证明,甚至有可能根本没有固定经营场所。这时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如何维护?又该由谁来维护? 一次失败的网购经历 王小艺是北京市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自从一年前在网上购物尝到甜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然而最近,小艺却在网购时遭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事情还得追溯到今年春节前。小艺在某网站上看中一款黑色挎包,图片中挎包的样子很合小艺心意,而且价格只要99元,买家评价也不错,有人还说质量和商场200多元的包一样好。小艺毫不犹豫就下了订单。几天后,小艺拿到快递过来的挎包后吃了一惊,挎包的样子和图片展示的简直是天壤之别,如同几十块钱的地摊货。 小艺本想将就一下,可没想到使用第二天新包的背带就断了。“这种质量怎么对得起花出去的99元?”小艺立马找到卖家,要求退货。然而,卖家的态度十分蛮横,甚至拿出小艺的评价作为拒绝退货的筹码。原来小艺拿到挎包后很失望,于是在评价中表示这款挎包并不好。卖家以此为借口,表示小艺的差评已经对他的生意造成了影响,除非小艺删除差评,才能考虑免费给小艺补发一条背带,否则一切免谈。 谈判进行到这一步,小艺彻底放弃了退货的想法。她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就让她的差评永远留在卖家那里,“起码也能给后来的买家一个警示吧。” 监管缺失是导致假货泛滥的重要原因 长期在网上购物的网友恐怕多多少少都曾遭遇过假冒伪劣商品。要么是货物与图片展示的样子不一致,要么是质量低劣无法使用,更有甚者,一些无良商家干脆以假乱真卖起了“西贝货”。 “比起传统的实体店销售模式,网购的消费者无法接触到商品的真实面目,只能依靠商品的图片、描述以及该商品的买家评价来判断商品的好坏。而且,在网络世界中,消费者根本无法对卖家的整体信誉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孙颖教授表示,由于买卖双方之间是“不见面”的交易,商家并不用作出任何承诺保障,因此有些商家干脆以次充好,谋求暴利。
|
关键词:网购,打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