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法制频道>>法制聚焦

找工作子女入学都是“心上事”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15 10:5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浙江省慈溪市,遍布全市的347个村级和谐促进会已成为保平安促和谐的好载体。因为成绩突出,这一社会管理创新组织还获得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奖。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走进慈溪市,对和谐促进会进行了一番探访。

  慈溪位于宁波市北部,经济发达,其中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各类工厂林立,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慈溪全市户籍人口约103万人,而外来流动人口将近100万。

  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慈溪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立敏告诉记者:“做和谐促进会,我们其实是被‘逼’出来的。此前,慈溪也发生过一些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根本还是由于新老市民之间存在隔阂。”

  由于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的差异,新老市民之间存在严重的隔阂。如何弥合这种隔阂,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慈溪市坎墩街道的五塘新村是新模式的“发源地”:2006年4月20日,这里首次成立了名叫“和谐促进会”的民间组织。这让慈溪市委市政府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经过几个月的总结和梳理,慈溪市在当年10月决定在全市推广这种模式。

  胡华南担任五塘新村的党总支书记,同时兼任和谐促进会的会长。他说:“以前新村民都不认识我这个村书记,自从有了和促会,大家才和我熟悉起来。”

  五塘新村紧邻崇寿镇工业集聚区块,大量的外来务工者租住在这里。胡华南介绍说,最多时村里租户一度达到了3000余人,是本村人口的5倍。“新村民的涌入,一下子就让村里的房屋出租业发展了起来,几乎家家都有出租房。可是,矛盾也很快显现出来,新老村民间、新村民间隔三差五就会有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有一次本地村民家种的蔬菜被人偷采了。正巧当天隔壁家的房客也买了蔬菜,放在门口。他看到了就过去问,人家不开心了,觉得你这是在怀疑我。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胡华南说,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时很多,而调解也收不到好的效果:村委会成员都是本村人,新村民并不信任;他自己去做工作,人家也不认他。

  “当时觉得必须要建立一个平台,让新老村民都加入进来,和促会的雏形就这样慢慢有了。”胡华南说。

  现在的和谐促进会,有了一整套管理服务制度。不仅有理事会、监事会,还设置了7个委员会,全村被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有5个小组,“这些片区小组的负责人大部分都是新村民,我们是共同管理。”胡华南说。由新村民作和促员,他们在涉及本省市新村民的矛盾纠纷调解上能获得信任;同时,他们也在生活上为新村民提供帮助。

  在周塘西村租住的武汉务工者田莉和丈夫此前在当地一家企业工作,后来由于企业不景气,夫妻俩双双下岗。祸不单行,丈夫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却因为工作时操作不当出了事故,导致残疾。

  “当时我一个人白天打零工,晚上回家又要照顾丈夫、孩子,日子过得很艰苦”,田莉说,“后来是和促会的组长、片长将我们的情况反映上去。村里知道以后主动帮着出谋划策,不仅在村属企业里给我找了一个工作,还给我丈夫联系了一家企业,找了个适合他的工作”。

  新村民子女的入学问题也是和促会的“心上事”。周塘西村和谐促进会的专职副会长邓朝荣表示,迄今为止他们已帮助了67位新村民子女入学。

  张其旺2006年8月从江西上饶来到慈溪,在当地一家私营企业里上班。去年7月,他的母亲因病住院,在老家的儿子没人照顾。眼看儿子到了入学年龄,张其旺心里十分着急。

  张其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和促员潘亚珍,把自己的难处告诉了她。潘亚珍当即把情况反映上去,村和促会帮他联系了当地的一所小学。不久,张其旺的儿子顺利入学。张其旺感动地说:“在这里,我确实感受到了温暖。”

  邓朝荣说:“我们做的事情其实都不是多么伟大,但却最贴近新村民的实际生活。将心比心,在这样的相互帮助中,双方才能找到信任。”

 

关键词:促进会|慈溪市|情况反映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军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