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关门”收费,动了谁的奶酪?
摆脱“门票经济”根本在何处 主持人:“门票经济”这个老问题年年发生新变化。回顾近些年的门票风波,哪件最让您关注?都涉及到什么问题? 丁再献:“门票经济”确实备受议论,我一直强调景区不能“唯门票经济”,但又不可一概而论。 公有制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景区,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适当的时机可以逐步退出“唯门票经济”,这样矛盾会自然解决。 但也应清楚地看到,一些社会投资的景区是不可能全部免费的,即便免了大门票,里面所有的项目一定会全部收费,不可能有仅考虑投入不考虑产出的私有企业。 王衍用:门票风波年年有,今年涨价尤其多。但最让我关注和印象最深的还是凤凰古城这件事,它做得尤其“过分”,而且比较典型,出现了新问题。 解决“门票经济”的核心在于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目前景区的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资源管理、行业管理、目的地管理。关于资源管理,比如森林公园归林业局管,文物保护单位归文物局或文化局管,风景名胜区归城建局管,地质公园类景区归国土局管。资源管理型景区很难从整个产业经济的角度考虑,只能靠卖门票。若由旅游管理委员会或旅游局统一管理,就会很容易把各个产业要素都做起来,这属于行业管理,发展的是产业经济;目的地管理,即当地政府将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对待,加大力度统一着手服务于各个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游客、商家甚至移居的人都会过来。不在管理体制上彻底解决问题,中国的“门票经济”话题永远无止境。 莫拿凤凰古城当“靶子” 主持人:事后有人称:“通票可以只针对旅行社团队,但对散客不作强求。”这种解决办法是否是长久之计?您对整个事件的走势有什么预判? 丁再献:“门票经济”问题往大处说,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当然可以将凤凰古城做为讨论点,而没必要将其当成“靶子”。 王衍用:凤凰古城本来就不应该针对游客有通票制度,针对旅行社也不应该。凤凰古城内各景区可以推出一些组合套餐,游客愿意买哪一个就买哪一个,但不能给景区设置一个大通票。 单独给旅行社设置通票也没道理,打个比方,有旅行社来山东,游客就想登泰山游曲阜,却硬捆绑一个莱芜一个肥城,这合理吗?比如游览趵突泉,门票却硬绑上一个南部山区……这种把所有景点都囊括进去的“强制消费”,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 关于对这个事件的期待,我认为凤凰古城相关部门应终止148元门票通票政策,推出一份更合适的方案,兼顾到游客消费的权益和商家经营的权益。 至于具体举措,可以考虑采取预约的方式,作为保护古城、保护景区秩序和照顾当地老百姓生活的角度,景区设置预约的方式,游客想去的话提前预约,景区以此将人流在时空上加以均衡,起到既保持景区繁荣又维持游览秩序的目的。 刘希盛:我认为通票只针对旅行社团队,对散客不作强求,这个举措是可行的。其实,之前凤凰古城一直就是这样操作的,旅行社必须购买通票,一旦查到没有购买还会罚款。因为对散客不做要求,所以近年来凤凰古城自驾游自助游的人特别多。 作为商家,对于这个事件的发展,我期待的还是回到原来老样子,之前的老政策可能更有利于凤凰古城的发展。(本报记者高晓雷刘英) |
关键词:凤凰古城|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