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长城新媒体集团 邮箱:ccxmtfzpd@163.com

法庭庭长李德华

来源: 人民法院报  
2021-12-20 16:50:00
分享:

  都说本命年是人生的一道坎。

  48岁的李德华未曾想到,当法官近20年,自己在本命年,被一个面都没见过的当事人告了。

  满腹委屈的她一边接受着组织审查,一边仍在为这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来回奔波着。在她看来,当事人不理解法官可以,法官不理解当事人不行。“如果这点包容心都没有,就不配坐在国徽下的审判台上了。”

  李德华是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法院龙河人民法庭庭长,她身形瘦弱,架着眼镜,短发红唇,抿嘴不笑的时候显得有点凶。

  “我愿把这个事儿扛起来”

  廊坊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明珠”“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之美誉。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廊坊市政府于2005年在安次区城乡接合部处,开始筹建龙河园区。

  2007年2月,还是一地荒芜的园区就吸引了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富士康率先入驻,并与北京住总、北京三建、中建五局等14家施工单位签订合同,要求施工单位为其建造厂房、宿舍。

  200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加之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原材料和人工费用迅速上涨,如果继续按照合同开工,14家施工单位将陷入“干一天赔一天”的困境。

  眼见厂房和宿舍楼处于停建状态,已建成竣工的验收工作也进行不了,原定从深圳分公司转入廊坊基地的两万名职工无法入住,富士康企业以拖延工期为由,先后将施工单位起诉至安次区法院。施工单位也立即反诉富士康企业拖欠工程款,双方僵持不下。

  合同中止,随即引发连锁反应,建筑商、承包商、施工工人干了活却拿不到钱,几千人开始向廊坊市委、市政府上访,要求讨回公道。

  怎么办?这道难题横在安次区法院面前。

  安次区法院党组迅速对全院同志进行摸底,决定选派刚上任民二庭负责人不久的李德华处理此事。用时任党组书记、院长邢树奎的话说:“这个同志有魄力,有热情,能扛事。”

  “不去!打死也不去!”得知消息的李德华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龙河园区离市区较远,连个正经的办公地点也没有,李德华的孩子还小,自己又不会开车,并且谁都知道那是块“硬骨头”。

  在邢树奎看来,“打最硬的铁,须是铁打的人。”选派李德华是院党组的慎重决定,也是让这个崭露头角的年轻法官成长进步的好机会,邢树奎愿意让她“在事上练”。邢树奎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

  焦虑了一个晚上后,李德华最终服从了组织安排,她坦言,邢院长三次找她谈话,让她感觉备受信任,“士为知己者死,我愿把这个事儿扛起来。”

  当时龙河园区条件艰苦,四处都在施工。初到园区,李德华感觉“脚都快冻掉了”。她每天得坐1个小时公交,再穿越飞扬的尘土,前往管委会为他们安置的简易板房。整个冬天没有暖气设施,李德华和同事们坐一会儿就得起身跺跺脚。

  抱怨归抱怨,还得踏踏实实在这里坐着,这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案子到了我这里,就是我负责!”

  李德华笃信,要把事情做成,从来不是别人逼出来的,“就是自己和自己死磕”。

  来到园区,为保全证据,白天李德华戴着安全帽,冒着随时可能被从外保温墙体高处“噼里啪啦”掉落的材料碎片击中的危险,对烂尾楼里的5000多间房间逐一进行录像取证,“以便调解不了时进行判决”。

  中午休息时间和下班后也被她安排得满满当当——研究法条、查询判例、梳理案情、翻阅住建部的文件及建筑行业的行规。

  夜,已经很深了,李德华常常裹着被子在笔记本电脑上翻阅着、查找着。

  一个月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无数资料在脑中堆叠,随着思路不断地调整,李德华最终参考住建部同期对钢材、人工费造价调整的规定,并结合建筑行业涨跌幅度±3%不动的行规,确定了“超出±3%部分因受不可抗力,风险双方共同负担”的工作思路。

  随后,李德华便一头扎进这批案件中。

  “整件事情的根源就在双方利益上的分歧。”李德华认为,富士康企业坚持履行原合同不调价,施工单位也不愿做赔本买卖,因而导致在工程款结算上迟迟没有进展。

  掐住这批案件的“七寸”之后,调?还是判?李德华开始思考。

  她明白,富士康企业是廊坊引进的拳头企业,只有让富士康企业平稳落地,其他企业才能安心前来。如果一判了之,富士康企业将可能继续进行漫长的诉讼,龙河园区也将成为一片烂尾之地,势必影响大局的发展。只有调解,让双方都心服口服,才能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统一。

  “富士康企业坚持按原合同履行,不愿承担原材料及人工等成本大幅上涨所产生的风险,明显是不合理不合法的。”李德华敏锐地看到,做通富士康企业的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富士康企业的法务人员几番对李德华避而不见之后,李德华曾尝试去拦富士康企业高管的车。终于在一次和市里各级领导的会面时,富士康企业高管提出要见一见李庭长。

  同事们都不建议她前往,并一语道破富士康企业作为政府引进的投资商,就是想借各级领导给法院施加压力,李德华一个小庭长,去了也只会让工作更加难做。

  李德华却横下一条心,“去!我必须去!他再大的企业,也得讲理吧。”她认为这是该案一个重要的转机。她坚持穿制服前往,“案子到了我这里,就是我负责!”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李德华直言不讳,“当时各级领导都在场,不紧张是假的,但一想到我是来讲道理的,就觉得没什么了。”李德华直奔主题,三言两语厘清法律责任,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症结,她在提前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写写画画,将大陆的法律规定一股脑地倒了出来,在座的富士康企业高管眼神由开始的不信任转为仔细聆听,并同意回去认真研究此事。

  紧接着几天没有消息,李德华摸到了富士康企业高管的行程,并托人为其转交手写信。至今她仍清楚地记得信里写给富士康企业高管的最后一句话——“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李德华坚信,只要富士康企业能把思想打开,她就能让烂尾楼重生。

  接连几个月做调解工作导致声音沙哑,连续赴外地面见安抚当事人导致胃病发作,李德华都咬牙挺了过来。她的执着和敬业,最终促使富士康企业同各家施工单位达成调解协议。

  如今,富士康在龙河园区已发展成为规模最大的企业,员工达到6万人,并且在疫情期间带头复工复产,成了廊坊经济的重要支柱。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了结此事后,市委、市政府看到园区的发展离不开法院的保障,李德华重回民二庭的想法落了空。2008年,龙河法庭应运而生,李德华出任庭长,在板房里一待就是10年。

  “我们要让老百姓不怕打官司”

  随着园区发展拆迁改造,2018年,区政府斥资为龙河法庭买下了一栋小楼,让李德华感觉“像过年一样”。如今,在龙河法庭的大厅里,四面墙上挂满了当事人送来的锦旗,让人仿佛置身在治好了无数患者的医院大堂。

  “其实法官和医生差不多,一个在救助人的身体,一个在打开人的心结。”利用空闲时间,李德华自学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让她在开展工作时“多了把刷子”。

  回看40岁前的自己,李德华想想就觉得好笑。刚入职法院那会儿,她在主席台上为大家演示模拟观摩庭时差点笑出了声。有那么一个瞬间,她思维游离,像在空中俯视着整个会场,看着大家在下面呆呆的表情,“感觉太好玩了”。

  生活总是在历经沉淀之后,才能咂摸出不同的滋味。

  现在的李德华,将生命底色里的闪耀、刺眼收敛,虽然仍保持着铿锵的语调和雷厉的作风,但更多时候会把笑容摆在脸上。以前大家都说她凶,但一接触都知道,她的心底里,始终有着击不垮的善良。

  一起房屋合同纠纷案件的北京当事人夏某,怎么也不会想到,李德华会成为她生命里的一束光。

  夏某第一次从北京来龙河法庭,心里“怯生生的”。

  恐惧来自陌生,她从来没和法院打过交道,只知道这里可以审案子。她甚至分辨不出法庭门口的警车和派出所里的警车有什么区别,看到法庭安检处站着的法警,她的心里便开始打鼓。

  “法院太威严了,我挺怕的,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我一个老百姓这辈子也绝不来这里。”生活上的不如意让夏某几近绝望,她向李德华哭诉。

  夏某仍记得李德华在听她讲了一个多小时后,拉起了她的手安慰她,让她“倍感温暖”。她回忆,整个交谈中,李德华也没有碰过手机,不断给自己倒水,耐心和自己交流,感觉自己作为当事人,“受到了一个素昧平生的法官极大的尊重”。

  “她给我一种亲近感,让我总想跟她掏心窝子。”夏某说。

  最终,该起纠纷在李德华的推动下,得以妥善解决,夏某又专程来到龙河法庭,握住李德华的手再一次泣不成声。

  “突然就有了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无论我有理没理,随时都可以来法庭,李法官就在那里等着我,我时刻都能把自己的不如意说给她听。”夏某第一次觉得,原来法院离自己这么近。

  “我们要让老百姓不怕打官司。”李德华认为,要让诉讼变得简单,法官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慢慢地就会发现好些事情“不用大声跟人说话,人家也会听你的。”

  “不能让孩子没有学上!”

  2021年4月,正值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一封实名举报法官李德华徇私枉法的信件,送到了河北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六指导组的案头。

  李德华与举报人从未谋面,这让李德华大感意外。

  举报人刘某家住北京,是廊坊某幼儿园的法定代表人,也是李德华刚刚接手的一起房屋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2016年5月,龙河园区某房地产公司与刘某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该公司将房屋租给刘某办学使用,并约定了租金数额以及给付方式、期限。

  合同正常履行3年后,刘某开始拖欠租金,截至2021年上半年,累计欠付租金400余万元。房地产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催要无果,遂将刘某诉至安次区法院,请求判令刘某支付拖欠的租金及100余万元滞纳金。

  案子到了李德华手里,刘某因担心园区法庭和本地的房地产公司联合起来欺负外地人,因此在案件审理前,想通过举报这种方式向法官施压。

  果然,举报信给李德华带来了麻烦。

  李德华先是被主管纪检的副院长找去谈话,而后向安次区法院信访科作信访说明,最后向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导组作情况汇报。“被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太牵扯精力。”李德华信手翻着桌上的一沓案卷说道。

  顾不上愤懑和委屈,李德华耐着性子与刘某在电话里沟通。

  了解后得知,刘某之所以出现欠租问题,主要是受到突发疫情的影响,幼儿园按照防疫要求停业,收入大幅减少。刘某在其他省市投资的几家幼儿园皆是如此,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出现违约情况。

  刘某一直在躲避法官和法院送达,房地产公司见刘某拒不配合调解,一怒之下向法院提交了变更诉讼请求申请书,在原有基础上要求判令解除合同,使得案件更加难以推进。

  李德华眉头紧蹙。

  单就案件来说,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租赁纠纷案件,且案情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如果一判了之,解除租赁合同,案子既能正确结案,自己也算出了口气。但是该案涉及幼儿受教育的问题,如果解除合同,幼儿园停业或解散,300多名孩子将半路失学,70多名教职工将失去工作。同时,刘某的投资将血本无归,甚至他在其他地方的投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这直接影响着上千个家庭的生活安宁。李德华下定决心,“不能让孩子没有学上!”

  开庭当日,李德华终于见到了坐在被告席上的刘某,刘某却不敢看她。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直面这个四处上访举报她的当事人时,李德华心里“五味杂陈”。

  坐在审判台平静了两分钟后,李德华不紧不慢地向刘某说:“你不用担心,为了孩子们,我会力劝原告与你和解,你以后好好办学就行。”

  经过近5个小时的调解,李德华终让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房地产公司放弃滞纳金请求,刘某承诺分两批支付拖欠的租金,案件圆满调解。

  庭后,刘某热泪盈眶,拿出纸笔写下感谢信,并向李德华鞠躬表示忏悔。一切的不快,似乎也随着这起案件的告一段落而烟消云散了。

  李德华觉得本命年的这道坎“像是不幸,又像是万幸”,目前,当事人刘某已履行完第一笔案款,孩子们也在开学季顺利返回校园。“还有什么比这个结果更好呢?”李德华像是在问自己。

  “打造河北最有战斗力的法庭”

  王海潮是龙河法庭唯一的法官助理,他从2012年进入法庭就一直跟随李德华办案。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案子是李德华调解不了的。

  “即便对法律的运用如此熟练,李庭长也从不‘躺平’,每次去她办公室,不是在办案就是在看书。”王海潮说,她甚至常常预估一些案子的审结方式和结果,基本上准确无误。

  工作中,李德华还把与王海潮探讨法律文书的表述问题当成了兴趣,有一次两人争论得不可开交,李德华着了急,“王海潮,我踹死你!”说着就假装要上脚,王海潮灵活地“躲”过后,哈哈大笑。那一刻他觉得眼前的领导单纯、真实,更像是自己的姐姐。

  办案之余,李德华注重培养团队成员,除了做好传帮带,她还鼓励庭里的4名书记员积极参加各种考试,“他们年纪还小,要多给人生几种选择。”

  谢志敏是2016年来的法庭,一名聘用制书记员,家在外地。谈及未来,她直言最近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她想考法院,想成为像李庭长一样的人。

  谢志敏至今记得当年生孩子早产,身边无人照料,在独自打车去医院的路上向李德华请了假。当她从产房被推出来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满脸欣喜的李德华。那一刻,李德华盯着她笑,她望着李德华哭,她觉得“这辈子都想跟着李姐干”。

  站在庭长的高度,李德华看到了聘用制书记员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她允许大家不加班,认真准备各类考试,自己却在下班之后悄悄留下,把书记员们未完成的工作完成。大家也不负众望,到今年,团队成员均通过了司法考试。

  磨刀不误砍柴工。数据显示,在李德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龙河法庭今年收案已达600件,结案率达90%,调解率达85%。收结案、审判质效位列安次区法院第1名。李德华希望,“未来能把龙河法庭打造成河北最有战斗力的法庭。”

  从院机关到派出法庭,虽然待的地方越来越小,但是李德华觉得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大了,值守一线14年,“当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时,会觉得时间根本不够用。”(白龙飞)

关键词:法庭,廊坊,庭长责任编辑:郑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