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委书记的“感性”表示一下好奇
河南宝丰县县委书记刘书峰被纪委带走调查,当地消息人士说,刘书峰在用人上比较感性,其中最突出的是近期调整人员时把一位原副县级领导家的四个子女全部安排在重要局委任一把手,引起该县老干部情绪反弹。 县委书记被带走,目前纪委尚未公开更多信息,他存在什么问题还不得而知。不过,“感性”这个词倒真是意味深长。 通常情况下,“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的。如果说上述释义都太专业、太拗口,我可以给出一个或许不太准确的解释——所谓“感性”,说白了就是不过脑子、感情用事。 回过头来看县委书记所谓的“感性”所对应的具体事例,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人事安排的大事,并且涉及到重要局委的一把手,怎么可以“感性”用事呢?这不仅需要理性,而且应该慎之又慎才对啊。问题还在于,干部的提拔任用是有人事制度、人事纪律和严密程序的,怎么能让县委书记一个人“感性”呢?这难道就是公众经常诟病的领导“一言堂”和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这哪是什么“感性”啊,分明是凌驾于制度之上,背后说不定还存在其他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严重问题。 还有更耐人寻味的。县委书记的“感性”得罪了人,“引起该县老干部情绪反弹”。我不知道,其他老干部意见较大,是出于维护制度和公平正义,还是“羡慕嫉妒恨”,觉得自己的子女没有得到领导的同等“厚爱”? 第一次在此类报道中看到“感性”的措辞,难免会令人产生几分好奇。“感性”用在这里,到底有什么内涵,县委书记除了用人上还有没有其他方面也存在“感性”的问题,只能等相关部门调查后方知。而如何从体制上对官员的“感性”进行约束,让其回归“理性”、对制度和规则产生敬畏,已是当务之急。 |
关键词:感性,县委书记,人事安排,任用,副县级,纪委,监督制约机制,公平正 |
责任编辑:景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