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医患关系要正常 医疗资源需分散
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被问及医患纠纷时表示,医患关系要想真正修复,要切实推行医疗改革,理顺医药价格,同时借助社会办医、准许医生“多点执业”等方式,来改变医疗资源过于集中的现状。 “总体尚可、部分紧张、局部恶劣” 就现在的医患关系,刘玉村的评价是,“总体尚可、部分紧张、局部恶劣”。但是“就是因为这些局部的恶劣事件,让全国700多万医务人员觉得每天都在面临着风险,每天后面可能都有铁棍,每天后面可能都有刺刀。” 刘玉村称,自己是外科大夫,1983年从医科大学毕业。正常的医患关系,在刘玉村看来,当是患者“怀着敬畏之心去求医问药”——“敬”,是“对我们医生有一个尊重”;“畏”,代表着对身体的不安和担心;医生,则“对病人怀有仁爱之情,行为表现出来就是要救死扶伤”。 “医院建得不够多,医生数量也不够” 就现有的医患关系,刘玉村称,一关乎“大环境”。“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老百姓也得到了很多实惠,但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准、道德修养并没有跟经济发展同步进步。” 二关乎“小氛围”。在刘玉村看来,“我们医院建得不够多,有的医生数量也不够”,“每天大医院里门诊量实在是太大”。以他所在的北大医院为例,日门诊量达9000-10000人。“一个医生在短时间内要看完那么多病人,分配给每一个病人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家排了一夜的队,看几分钟的病。” 理顺医药价格,医生“多点执业” 谈及医患关系的修复,刘玉村除了提到“厚德尚道”,还强调了今年总理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来做中国式的改革,特别是中国式的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在刘玉村看来,“如果现在医改把医药的价格理顺,让医生在躯体带着病痛的人面前少说钱,病人心里感受就会好很多”。 总理工作报告中称,“鼓励社会办医”。现在民营医院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匮乏,而医生“多点执业”,是解决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良方之一。就此,作为一家公立医院的院长,刘玉村自称心态“非常开放”,并表示“这不光是我一个人,我们这批院长,大家的心态基本都是一致的”。文/本报记者朱玲 相关新闻 三甲医院成伤医事件多发地 在3月8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沈中阳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当下中国伤医情况严重,其中三甲医院成为事故多发地。 据沈中阳介绍,中国医院协会的有关调研报告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发生过暴力伤医事件的医院比例从2008年的47.7%上升至2012年的63.7%,医务人员遭到谩骂威胁的事件,每年每所医院发生的平均数从2008年的20.6次上升至2012年的27.3次。 “三甲医院之所以成为医患纠纷和伤医事件的多发地,是因为我国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集中在三甲医院,而这些医院普遍人满为患,挂号难、诊疗难、缴费难、取药难。患者觉得排队等待时间长,诊治时间短,极易造成情绪烦躁。” 为此,沈中阳建议,“要科学配置医疗资源,改变优质资源过于集中于三甲医院的局面”。文/本报记者朱玲 |
关键词:医患,医疗,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