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配备逃生锤超载年检不合格
审计署今日发布的《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暴露了校车安全乱象。审计署表示,被调查的学校配置的全部9639辆校车中,有6722辆校车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审计署认为,这些问题增加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 同时,审计调查还发现,一些学校特别是西部地区学生上学每天要徒步行走5公里以上,学生上学耗时太长。 简单撤并影响政策实施效果 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2006年,教育部下发配套通知。 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司长刘正均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依据决定,并根据国务院的部署,2012年5月至8月,审计署对27个省所辖的1185个县2006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据他介绍,此次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署2012年度在民生领域的3个重点审计项目之一。 公告称,从审计调查情况看,各地基本能够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工作进展总体比较规范,但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片面将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作为调整的主要依据,搞简单“撤并”或“一刀切”,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 34%包租车辆存在超载问题 据审计署的调查,1185个县的25127所学校中,至2011年底,有288个县(占调查总数的24%)的1702所学校(占调查总数7%)配置了校车,一定程度缓解了上学路程远的困难。 “但是,这些学校配置的全部9639辆校车中,有747辆(占8%)年检不合格,449辆(占5%)驾证不相符,3377辆(占35%)未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149辆(占22%)未配备逃生锤等安全设备。”公告说,上述学校中还有41.26万名学生(占12%)自行包租社会车辆上学,由于监管难度大,这些车辆往往车况差且超载严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随机抽查的2944辆包租车辆中有997辆(占34%)存在超载问题。 寄宿管理和服务能力不足 公告表示,此次审计重点调查的学校共有553.91万名学生提出了寄宿需求,但这些学校的宿舍仅能容纳84%即462.64万人寄宿。同时,部分学校宿舍还存在空间拥挤、条件简陋以及管理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审计署透露,抽查的12533所寄宿制学校中,有919个县的4515所学校(占36%)生均宿舍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平方米标准;538个县的1601所学校(占13%)存在“大通铺”或两人一床等现象;878个县的4990所学校(占40%)的学生宿舍楼内未配备厕所等设施;还有8113所学校(占64%)无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或由授课教师兼任,780所学校(占6%)在周边3公里以内无医疗机构的情况下也未配备专职医护人员。 此外,有919个县的5655所小学(占45%)还有49.41万名一至三年级低龄学生寄宿,审计署认为,低龄寄宿不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不少学生交通费支出增加 通过审计,审计署发现,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辍学人数也有所增加。 据公告透露,7.2万名乘车就学的走读生年人均上学交通费支出839元,比布局调整前增加390元;19.99万名校内寄宿生年人均食宿费支出1658元,其中食宿费支出占其家庭年均收入的30%以上的有3.36万人;3.28万名校外租房家长陪读学生年人均费用支出8046元,占其家庭年均收入的36%。 公告说,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审计重点核实的52个县1155所学校,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 8亿元被挪用于修建办公楼等 审计署在审计中发现,一些地方生源向县镇学校集中,出现新的教育资源紧张。 “由于一些地区在布局调整过程中片面追求县镇集中办学规模,使现有生源大量向县镇学校集中,造成这些学校教室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需要。”公告表示,从抽查的情况看,有1774所县城和乡镇所在地学校(占12%)存在挤占音乐、美术、实验等专用教室用于其他教学问题,有2140所县城学校(占65%)的7.51万个班学生规模超过国家规定的50人,其中654所学校的2.36万个班为65人以上的特大班,352个班甚至超过了100人。 此外,审计调查还发现,停办的学校中已处置校园校舍取得的22.03亿元收入中,有8.04亿元(占37%)实际用于弥补乡镇经费不足或修建办公楼等支出。 刘正均告诉记者,27个省和有关县认真落实国务院要求,积极整改,共完善布局调整措施30余项。 |
关键词:学校|审计|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