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3年限制老赖出境近3000人次 多举措避打白条
正在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全省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报告。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鄂在报告中指出,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有了明显缓解,特别是对“官赖”——2012年至2013年广东全省法院共清结党政机关为被执行人的积案3829件,执行到位标的额141.35亿元人民币;广东省委政法委还对拒不履行债务的党政机关所在地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执行周期同比缩短2/3 广东是全国案件大省,每年受理各类执行案件都在25万件左右,占全国1/10,标的额约占全国1/6。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72.11万件,执结71.89万件;法官人均执结案件200余件,高出全国法院平均水平一倍多。今年1-10月,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3.36万件,执结18.67万件,同比分别增长了9.64%和3.18%。 郑鄂在报告中表示,狠抓执行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大力建设“网上执行局”,对执行案件全程分阶段集约管理,使办理执行案件的质量和效益指标持续向好。2011年-2013年,执行标的到位率、实际执行率平均在51%和82%以上。2013年执行标的到位率为58.49%,同比提高6.99个百分点;大部分民事案件执行周期均在1个月以内,同比缩短了近2/3,执行引发来信来访数量同比下降5.82%。 多举措避免判决打白条 有效破解执行难的问题是全省法院执行工作的重中之重。郑鄂表示,2009年以来,全省法院全面实行主动执行改革,一是主动启动执行程序。债权人胜诉后,立案部门无需债权人申请,可以主动立案,进入执行程序。二是审判部门主动考虑执行,从源头上避免审判和执行脱节带来的执行难。三是执行部门主动兑现债权。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特征,主动调查财产、主动穷尽执行措施、主动推进执行进程,积极主动地为当事人实现债权,努力避免判决“打白条”。 省法院还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形式,实行执行案件全程公开、全案公开、全面公开,以办案节点的公开倒逼干警依法高效公正办案。目前执行裁判文书、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信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已实现全部上网供公众查询;执行日志、重要执行进展对案件当事人定向公开。 探索网络司法拍卖 据郑鄂介绍,广东各级法院还加大强制性执行措施的运用。通过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以及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公开曝光、将不履行债务的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等间接执行措施,迫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债务,并探索了很多创新执行方法。 据统计,2011年-2013年全省法院实施限制出境2932人次,对被执行人采取罚款措施64人次、金额173.92万元,拘留1016人次;对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的61宗案件的被执行人追究刑事责任。从2012年开始,全省法院将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信息全部发送给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停止发放贷款。2013年全省法院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5106名,部分被执行人在公开曝光后主动履行了债务。 此外,郑鄂表示,全省法院还强化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手段,将查控财产逐步扩展到支付宝、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领域并向网络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覆盖。2013年以来,广州、东莞、中山等地探索网络司法拍卖,借助现代信息手段提高执行拍卖质量。(记者 黄丽娜 通讯员 任宣) |
关键词:打白条,被执行人,支付宝,执行案件,全省,出境,裁判文书,执行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