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道路不应长期处于“原生态”
编辑部: 记者近日在205国道河北省唐山市洼里乡至习家套乡段观察发现,该段道路缺乏配套标志、标线、安全设施,路面维护严重滞后,与该路段车流量大、重型车辆多、用路人组成复杂等对道路的需求相差甚远。 此路段本应为双向两机动车道,两非机动车道。但由于没有标线,路上的机动车“见缝插针”混乱行驶,占用非机动车道,整条路出现了“四排甚至五排机动车辆混行,非机动车辆在机动车中穿行”的情形。过往司机反映相关单位维修长期不到位,路况非常差,路面坑洼星罗遍布。过往车辆为躲避坑坑洼洼,行驶过程中不断左右躲闪急打方向,险象环生。 唐山市第十八中学位于205国道路边,记者注意到,路面没有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附近有学校的警示牌,没有提醒车辆减速慢行的信号灯,没有人行横道或者过街天桥。记者经过此路段时正赶上中午放学,有些步行回家的学生只好看准时机快速跑过公路;骑自行车回家的学生与机动车甚至是运载煤炭、钢铁的大型车混行,有些学生还逆向骑车。 沿205国道继续行驶至滦县,记者驶入“村村通”公路,发现“村村通”公路也没有标志、标线、警示标志,对于人多车多的村口、路口,与国道交接的路口也没有提示,经常看见有车辆突然冲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而据记者在此前采访中的了解,上述情况并非仅此一例。 记者认为,涉农道路存在标志、标线、设施不到位,维护跟不上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深思。这种“原生态”的公路,容易导致两方面问题。 第一,农村交通安全隐患大量存在。以205国道洼里乡至滦县段为例,没有标志线车辆行驶混乱,极易发生刮碰,事故发生后责任认定也容易引起争议。路口、村口、学校附近没有提示,突然冲出机动车和行人;农村道路大多没有路灯,晚上对于停在路边的车辆和行人很难察觉,都可能造成事故高发。 第二,长期使用没有标志、标线、设施的公路,农民对公路安全法律法规、道路规章认识产生空白。此前有报道称,农村人口进城后对城市道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十分漠视,有一部分客观原因就是农村道路长期没有相应的设施,农民对交通规则不了解、不熟悉,没有养成相应的习惯。 记者建议,农村道路在安全性上应与城市道路同等重视,不应差别对待。对于已建成的涉农道路应当做到定期排查设施缺失情况,尽快修护、补充。对于在建和规划中的农村公路,应该注重科学性,将道路配套设施纳入设计体系,更加注重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为道路配套设施留足资金。在公路验收时更应严格把关,没有标志、标线和设施的涉农道路不能予以验收通过,让涉农道路彻底摆脱“原生态”的现状。 |
关键词:非机动车|机动车道|城市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