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法制频道>>社会万象

外媒:中国小村落因篱苑创意书屋改变命运

来源: 参考消息网 作者: 2015-07-09 10:05:2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参考消息网7月9日报道

外媒称,交界河村坐落在一个满是栗子树和核桃树的山谷中,四周群山环绕,靠近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让这里的日子并不好过。年轻人都跑到市区谋生去了,只剩下一群上了年纪的人,在村里过着孤独而贫苦的生活。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7日报道,在如今的中国,像这样的小村庄通常都会通过开设一个新诊所或者改善供水系统来制造一种富足感。

但是,作为一名善于将中国的传统设计理念和西方主题融合起来并多次获奖的建筑师,李晓东为交界河村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点子。他被村里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成千上万棵树木的枝条所吸引,并发现了其中的潜力。这些树枝通常都被村民们拿来烧火。

他用这些树枝搭建了一座图书馆。图书馆的主体结构是方钢和钢化玻璃,采用开放式建筑格局,外面的墙壁和屋顶则铺满了果树的树枝。

这些细长的树枝垂直排列,不规则的形状使得自然光可以照进图书馆的阅览室,并让这里冬暖夏凉。它们还发挥了某种伪装作用—造访者沿着一条狭窄弯曲的小路前来的时候,这些树枝使人几乎注意不到图书馆的长方形外沿。

篱苑书屋的内部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大的、随意的房间,里面都是开放式书架,藏书五花八门,既有奥巴马的自传《无畏的希望》和小说《阿甘正传》,也有关于清朝的传统中文小说。房间里面没有桌椅,只有抛光的木地板和一些阶梯状的平台,读者可以拿着书靠坐在这里阅读。

然而,满足仍然留在村里的大约50户人家的阅读需要并非这个图书馆的主要目的。这座建筑主要是为了吸引来自北京的一日游游客,这些人迫切想要逃离城市里无时不在的雾霾和灰尘,来这里寻找优美的环境和平静的心情。

身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的李晓东说:“图书馆是吸引人们到村里来的工具。”

他说,当人们来看图书馆时,他们也会在村里的几个饭店花钱消费,付停车费,并为这座图书馆的维护捐钱。

来自北京市区的保险销售员李文莉(音)说:“这个地方很特别。在城里,图书馆似乎都是非常安静的地方。你会想:‘我要保持安静,因为所有人都很安静。’但是在这里,安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自从这座图书馆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后,许多人会在周末慕名而来,有大学生也有年轻的白领。他们在村里四处转转,吃吃当地特色菜肴,玩玩儿自拍。也有人确实是来读书的,在图书馆里找一本心仪的书,坐在这里读上一会儿。

李晓东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是“文革”后出现的首批建筑师。毕业后他前往荷兰学习景观规划历史和理论,并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学院执教,后来又回到中国加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李晓东在中国其他地方设计的作品—包括建在一条小溪上方的书屋—获得了许多大奖。但是,没有哪个奖项比去年加拿大皇家建筑协会的森山国际奖更让他高兴。这个奖项是以日裔加拿大建筑师雷蒙·森山的名字命名的,表彰的是“具有变革性、创造性和启发性,而且体现尊重和包容等人类价值”的建筑项目。

最近某个周末,85岁的森山造访了这座图书馆。他喜欢自己眼前的这座建筑。他说:“这座特别的建筑赢得大奖令我非常开心。这个奖项就是要挑选体现为人们服务精神的建筑。这座图书馆体现的人文情怀非常了不起。”

关键词:外媒,篱苑,村落,图书馆,书屋,改变命运,阿甘正传,纽约时报,文革

责任编辑:景一鸣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