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违法成本低成不拘交通“小节”根源
4月29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京藏、京承、京港澳、京开和机场等各条高速公路纷纷迎来了巨大车流。加上连续发生了多起追尾剐蹭的事故,高速路又一次变身“龟速路”。 据记者此前采访的交巡警介绍,近5年来,“五一”期间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逆行、超速、违法超车、酒后驾驶等现象突出。 而在城区,一些看似轻微的交通违法现象也比比皆是。4月27日,《法制日报》记者从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步行至天宁寺,在不到1个小时的过程中记者观察发现,“见缝插针、乱穿马路”、“随意变道、鲜有礼让”等,可以说是当前很多城市交通现状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从“闯黄灯扣6分”到“过马路闯红灯罚款”等一系列规定的出台,让上述这些交通“小节”愈受关注。这些平日里被民众视为“小节”的交通违法行为,往往会导致严重乃至惨痛的后果。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显示,近年来,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违法所致,其中超过两成的违法行为是闯红灯、不按车道通行、违反禁令标志等“小节”。 “正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交通违法甚至只是不文明行为,就会造成严重甚至是惨烈的交通肇事。”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蕾说,驾车“小动作”是指开车时接打电话、抽烟、喝水等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但这些“不起眼”的不良驾车习惯却潜伏着巨大的危险隐患。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12年1至10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造成死亡798人;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造成死亡26154人;因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肇事造成429人死亡;因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肇事造成161人死亡。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红灯”、86人死于“越线”、1.4人死于“不让”、0.5人死于“强占”。 “驾车‘小动作’之所以屡禁不止、屡被忽视,一方面是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过度相信自己的驾车技术和协调能力,轻信能够避免因此而带来的事故和损失。另一方面则是制度上的缺失——违法成本低。”张蕾向记者介绍说,驾车“小动作”违法成本低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驾车过程中打电话、抽烟、喝水、听劲爆音乐等行为没有规定具体的处罚,仅笼统地指出“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如此一来,违法后所受到的惩罚比较轻微。 此外,执法比率低也是原因之一。在办案过程中,西城检察院的检察官注意到,即便驾车“小动作”被发现,惩罚的几率也比较低。“虽然个别地方通过制定执行细则对驾车过程中接听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规定了处罚标准,但由于取证比较困难,想要具体落实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许多司机一旦发现执勤交警,就会迅速中止行为,而即便是因为‘小动作’引发了交通事故,当事人也不会轻易承认。”张蕾说。 在采访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如何遏制驾车“小动作”的蔓延之势将是我们在保障通行安全方面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方面,应当提高公众认识,不仅仅局限于驾驶员,应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驾车‘小动作’的现实危险和潜在的巨大危害。”西城检察院检察官说,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制约,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小节”的违法成本。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通过安装先进监测设备等方式,提高执法比率。 “目前来看,对于行人闯红灯、开车打手机以及随意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仍然存在一定困难,而且维护交通秩序不能仅依靠处罚,更多的还是需要人们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在三里河东路执勤的一位交警向记者这样说道。 可以说,交通秩序的维护,是一道社会管理题,也是一道公民素质题。 “从想走就走、想快就快的自由行,变成红灯停、绿灯行的约束行,有赖于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钱宇彬认为,大家都希望城市道路越来越畅通,这就要求,除了相关部门把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把日常交通管理到位,更重要的是群众自觉树立规则意识,让礼让、守法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赵丽 |
关键词:交通|闯红灯|违法成本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