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逐步放开商业保理试点 严禁不正当讨债行为
新华网上海3月21日专电(记者吴宇)我国今后将在加强准入管理、严格把握准入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一些经济较发达省市逐步放开商业保理试点,同时将严格区分商账追收和商业保理业务的界限,严格禁止商业保理业务中出现任何不正当手段的讨债行为。 这是21日在此间举行的“商业保理行业规范发展研讨会”上透露的信息。 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巡视员温再兴介绍,商务部近期将会同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研究突破商业保理公司在债权确认、征信查询、外汇结转等方面的政策障碍,促进商业保理行业健康发展。相关试点城市可以先行出台地方性法规以及商业保理公司外部融资、风险分担等方面的创新政策,争取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温再兴强调,在逐步放开商业保理试点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防范行业风险,特别是要严格区分商账追收和商业保理业务的界限,严格禁止商业保理业务中出现任何不正当手段的讨债行为。 据介绍,商账追收和商业保理都是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方式,是信用管理过程中对债权的重要保障手段。商账追收是指由专门机构作为债权人的代理人,直接或间接向债务人追讨拖欠账款的行为;而商业保理则是指销售商(债权人)将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信用风险担保和贸易融资等服务。上世纪90年代,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曾多次发文,明令禁止开办讨债公司,从事讨债业务。 温再兴表示,当前开展商业保理业务试点,在于结合中国国情,培育和规范商业保理这一新型信用服务行业和相关市场,有效解决我国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追收难和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搞活流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 2012年,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单个企业的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截至今年一月末,全国共有商业保理公司85家,其中内资企业64家、外资企业21家,注册资本总计约66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商业保理业务累计金额达50亿元人民币,今年业务量有望突破200亿元。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全国商业保理公司数量将有望达到300-500家,年保理业务金额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商业保理行业将迎来发展高峰期。 |
关键词:商业保理|债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