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20年自投120万让全村吃上自来水
邓德顺在维护水管。 邓德顺(右)在检查饮水源。 市电力公司供图 重庆晨报记者 王寒露 报道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自来水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东西,但对一些偏远高山地区的村民来说,自来水却是实实在在的奢侈品。在酉阳县腴地乡高庄村,有一位叫邓德顺的老人,为了能让村里的人都吃上自来水,20年来自投资金120万元,修建入户饮水工程,直到现在,他还有近40万元的欠款,而他从村民手里收取的,只是维修设备的费用。 近日,重庆晨报记者来到了这位被村民称为“当代愚公”的家,听他讲述这20年的故事。 为建饮水工程 从首富到首负 1982年,30岁出头的邓德顺,成为了酉阳县供电公司的一名驾驶员。他利用业余时间干了多种经营,打铁、理发、开拖拉机、买货车跑运输……到了上世纪90年代,勤劳的邓德顺已经有了几十万元的存款,他家在村子里也成了生活条件最好的。 有了钱,邓德顺决心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让村民们有水吃。高庄村地处高山地区,供水公司的管道铺不上来,村民们平日只能自行找水。 从1995年起,邓德顺开始在村子周围的山上寻找水源,找到水源后,又自费铺设饮水管道。管道从小到大,从质量差到质量好,先后换过4次,而他个人不但为此投入了全部积蓄,卖了一处房产,还向亲戚朋友借钱,总投入达到了120万元,至今还有近40万元的外债。现在,即使说他是村子里最穷的人也不为过。 邓德顺辛苦取水,并不是为了挣钱,县城里2.5元一吨的自来水,他只收村民们1元一吨,收回来的钱仅够设备和管道维修。 明年修蓄水池 解决邻村饮水 如今,邓德顺铺设的主管道和入户管道加起来有近万米长,整个高庄村300多户,近5000人都吃上了他引来的水。 不过,邓德顺却并没有罢手的意思。“隔壁桃渔村至今还未能喝上自来水,老兄弟石敦友、石胜华都来找过几次了。”他说。 “今年初一到初三,带着回村的小伙子们上山找新水源,现在看来还是不理想,只有在现有的资源上下功夫。”邓德顺打算,明年为水源头加盖,可让水源免去泥浆污染。再修建一座100立方米的蓄水池,这样可将蓄水量扩大一倍。 对话> 村民就像自家人一样 做这件事从没后悔过 记者:坚持饮水入户,又不是为了挣钱,到底是为了什么? 邓德顺:我们这个地方山高,自来水根本进不来,村民平时吃水都是靠自找。特别是天旱的时候,老人孩子都要用背篓小桶去背水,几公里走下来,太辛苦了。 就说我小时候,无论刮风下雨,都得跟父亲去两公里外的地方挑水,一个来回,肩上就是一道红印。1997年,我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就因为挑水,在路上摔断了腿。 所以,我知道大家对水的渴望是多么的迫切,这也成了我的梦想。 一开始,我也找过投资人,希望能够兴建引水工程,但没成。我想自己也有些钱,干脆就自己干吧。 我们这个地方,原来叫石家村,村民都姓石,只有我们家,三辈以前是外来户。但是我们在这里安家,从来没有被谁欺负过,跟村里人都像是自家人一样。所以,我真的特别想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为村子里做点实事,改变这里落后的面貌。 记者:在你修建饮水工程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事情? 邓德顺:要说最困难的,还是资金问题。 1997年,我最初铺管道的时候,花的自己的积蓄,虽然家里人不同意,但终究还是拿得出来钱。但是一开始铺的管子,没过几年就腐蚀了,投入的钱也打了水漂。 后来,再投钱换管子,从小管到大管,从铁管到胶管,自己原来有的40多万,全都投了进去,卖掉县里的房子,那个钱也投进去了,还是不够,又到处借钱,到现在还有近40万元的外债没还,我这个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 还好,通过水利局的项目,政府给我解决了80万元的投资,所以现在才有了这两个蓄水池。 其次困难的事情是寻找水源。为了能早一天找到水源,不管刮风下雨,几乎一年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在山里转悠。山上没路,通不了车,只能靠双腿走。早上出门,晚上回家,白天吃点自带的干粮。 最开始找的水源不是不干净就是不稳定,后来,终于在离村子大概5公里的地方找到一处溶洞,又经过几次考察,最终选定那里为稳定水源。 记者:这么多年了,有这么多困难,家人的态度怎么样?有没有想过放弃? 邓德顺:家里人一开始肯定是不愿意的。能过上好日子,也是辛苦换来的,把所有的钱都投到里面去,搁谁可能都有想法。 但是,我的决心很大,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下来,而且现在又取得了成果,家里人也就转而支持了。尤其是几个孩子,看到我付出的辛苦后,不但能理解我,还主动拿出一些积蓄支援我。 我在引水的过程中,的确碰到了很多困难,但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记者:现在你还欠了40万,这些钱打算怎么还? 邓德顺:总有办法的。实在找不来其他钱的话,我现在还有两处房产,算下来有400多个平方,就算能卖1500块钱一个平方,也能换来60万元左右,到时候,还了债,还能剩下个20万元左右。孩子都大了,也不用我操心。剩下的这些钱,够我们老两口养老了。 |
关键词:邓德顺,水源,设备和管道,自来水,老人孩子,村民,高庄村,饮水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