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建信息库运用“大数据”追逃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公安部近年来着力于建设多个大型信息库和情报工作台,海量数据为追缉逃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全国追逃,全警追逃。追缉逃犯,是每一个警察常存于心的意识和责任。 从公安部花大力气建信息库,到各地警方协作破案,警方在追逃上无一时松懈。逃犯如飞蛾,随时有可能撞上警方布下的天罗地网。 全国建信息化大网 “公安部建了一张大网,网上有逃犯的各种信息,等着逃犯撞到网上来;我们也有一张小网,是主动出击,去捕捉逃犯的信息,发现蛛丝马迹,梳理内在联系。”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第五支队支队长徐瑜说。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公安部近年来着力于建设多个大型信息库和情报工作台,海量数据为追缉逃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情报工作台也是民警查案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今年2月份闸北区公安分局一起11年前的命案破案,就是利用了公安部的信息库。闸北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姚勤介绍,逃犯当年来上海、犯案后即离开,留下的信息极少。办案人员当时只在一本账本上采集到了他的指纹。11年后,东北警方举办的一次信息采集大比武中,偶然采集到了他的信息。入库一比对,就发现了他身上隐藏11年的秘密。 技术手段的增多、增强也使破案率大大提高。姚勤透露,以前一桩血案中,如果恰好几个人的血混在一起,就很难分辨出,现在完全能够清晰地辨别。有了生物物证识别技术后,警方办案更是有了“火眼金睛”。哪怕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是同一血型混在一起,也能分辨出来。他还说,现在化学试剂多种多样,取指纹的手段也比以前高明,嫌犯留下的指纹基本上都能够取下来。有趣的是,现在的住房条件也为办案提供了便利。以前的地板大都是石头瓷砖,现在的多是木地板,更容易留下指纹、脚印。 外联合作协同追逃 徐支队长提到的“小网”,就包括警方的一项重要工作“外协”,即与各地警方建立密切联系,关键时候协同办案。“追逃中,外地警方的协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说,这两项工作恰好都是第五支队的工作范畴,更利于两者结合。 上海警方通过情报工作台和信息研判,初步查到逃犯可能的位置后,就要借助于当地警方的力量,查找更多、更细的信息。 “打个比方说,我们对信息研判后,觉得这个地方的这个人‘有点味道’了,就请当地警方帮我来做下一步工作。”徐瑜说,这次在张家港破的这起20年前的命案,就是当地警方帮助查找了逃犯相关人员的交通信息和银行信息等,最新的信息和历史信息一结合,大大增加了出击的命中率。 此外,各地警方之间的业务交流,也启发破案思路。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五支队情报实战探组探长金海坚说,在做这起20年前的命案期间,曾有位镇江的民警到上海出差,由他协助。聊天中,这个民警提到,江苏盐城要求家里有逃犯的,必须把逃犯最新的照片拿来,才能报户口,家属一般不愿意这样做,就想办法报到别的地方去,而有些县是薄弱地带,容易报进去。“这一点正好启发了我。”金海坚说。 直到抓到才算结束 在追逃的决心和信心上,公安部和各地警方都没有一丝松懈。 公安部2011年5月26日至2011年12月15日,在全国公安机关将开展为期约7个月的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以“全国追逃、全警追逃”的力度缉捕在逃的各类犯罪嫌疑人。 在一段时间内的集中抓捕,形成声势,令在逃人员胆战心惊。日常的追逃工作丝毫不放松,各个击破,不给逃犯以喘息的时间。徐瑜介绍,追逃的体制一直延伸到派出所,使每一个民警都有追逃意识。公安部也提出要求“快侦快破”,主要逃犯不到不算破案。 “每个地方追逃各有各的好方法,我们组专攻久抓不破的案子,一是要日积月累地翻看档案资料,熟悉信息,二是侦查思路上及时转变,灵活变换逃犯信息的切入点。”金海坚说,他们给每个逃犯做了一本手册,要一直跟踪,一个月梳理一次信息,寻找新线索,直到抓到才算结束。 对于抓逃犯,警察心里都有种不抓到你不罢休的韧劲和“狠”劲,“只要明确是你,早晚抓到你。” 所以警方再次正告在逃人员:早日自首,是唯一出路!姜燕 |
关键词:追逃工作,公安部,情报,民警,火眼金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