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官不聊生”是向正常政治生态的回归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 “官不聊生”是官员发出的牢骚和调侃,体现了官员的心态的波动,也正从侧面说明了八项规定发挥了作用,反腐倡廉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官风正才能党风正,党风正才能民风正”,官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一环,官员的所作所为在社会上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记者:我省提出新提拔领导干部要实行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备案引起关注,对此,您怎么看? 石英:制定财产公示制度是防止官员腐败的重要举措,也是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体现。目前很多人都在问,为何依然是财产申报备案,而不是财产公开?在我看来,官员财产公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逐步的、渐进性过程,要整个社会各种条件的配合,尤其是透明信息网络的建立,比如,全国联网的信用、房产等查询系统,只有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配合建立完备的透明信息网络,财产公示制度才能真正具有意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距离官员的财产公开条件的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做好财产公开需要很长的一条路要走。其中,申报可谓公开的第一步,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省委出台文件要求新提拔领导干部实行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备案,意味着将公众期待的官员财产公开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体现了省委的胆识,其中的难度还是有的,但我认为,最大的难度还是观念的转变。 记者:对于干部家属随调这项新规,您怎么看? 石英:从客观上来说,这项规定实施起来,必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比如,如果有的官员家属是高校教师怎么办?随调到县上连高校都没有怎么开展工作?规定中提出,特殊情况的本人可以提出申请,也就是说组织上也并不是一刀切进行强制性的规定,而是充分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客观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什么是特殊情况,目前来看,还没有具体的标准。这种情况下,如何操作,必定让人心有疑惑,需要组织部门实施严格的审查程序。另外,我个人认为,对于官员来说,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牺牲精神。“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官员应该严格要求自身,必要时候也需要让渡一些家庭、个人利益。 记者:目前“官不聊生”话题愈来愈多地被提及,您对这样的官场生态有什么看法? 石英:“官不聊生”这一说法的出现是一个好现象。这一词语率先是由官员提出来的,是官员发出的牢骚和调侃,体现了官员的心态波动问题。这也正从侧面说明了八项规定发挥了作用,反腐倡廉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官不聊生”是官员由非正常状态向正常状态的回归。八项规定出台近两年了,通过一以贯之的执行,使得奢侈之风得到了明显的减弱,社会风气也已有了明显的好转。八项规定对于腐败文化的消除无疑具有正面意义。“官风正才能党风正,党风正才能民风正”,官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一环,官员的所作所为在社会上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社会风气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另外,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有利于优化人才结构。官员第二轮下海潮的出现,公务员热度的减退,这是绝对的好现象。从长远发展来看,将大部分优秀人才集中到官员队伍是不科学的。反之,将人才投入到诸如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等其他行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价值,才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对于官员的年龄“天花板现象”,您怎么看? 石英:年龄可以成为一个因素,但是不能成为唯一的因素。年龄问题上的一刀切,不仅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很不符合人才规律。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特殊时期的做法,现在将其当成硬指标,是教条主义的体现。目前,省委专门针对基层干部的“天花板现象”做出相应的调整规定,是相当实事求是的一个举措。而目前做出的调整是向正确方向的回归。“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是最终的人才选择取向。省委出台的从严管理干部的五项制度,可谓每一项都是纠偏的举措,都是实事求是的体现,都有利于党风、政风的好转。 (记者 康传义 实习生 毛倩倩) |
关键词:政治生态,官不聊生,党风,官风,天花板现象,反腐倡廉,民风,基层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