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骨雕艺术小伙李辉的心愿之路(图)
长城网3月15日讯(张建国 张旺辉 徐世恩)早就听说河北省博野县程委镇解营村有个叫李辉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放弃北京的工作,回乡从事骨雕艺术创作。3月15日,走进这个农家小院,去近距离的感受这个农村小伙子的艺术气息。 李辉正在精心雕刻艺术品龙行天下。张旺辉 摄
李辉的骨雕作品“田园雅趣”。张旺辉 摄
手捧骨雕艺术品“蟋蟀秋歌”李辉开心的笑了。张旺辉 摄
在一个收拾的很干净的农家小院里,东配房一个简单的操作间传出打磨机吱吱地响声,一名长相憨厚的年轻人正在打磨骨头上的棱角、表皮,打磨后的骨头凝脂般光亮,小刻刀在一个龙舟造型上上下飞舞细心雕刻,动作娴熟流畅。听说我们是来了解骨雕工艺发展的,这个有些内向腼腆的农村大男孩,向我们娓娓道来。 骨雕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随着历史的变迁,骨雕从日用品逐渐演变为装饰品,现在则已成为了精美的工艺品。 今年31岁的李辉,23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在一次回家探亲的时候,接触到一个亲戚从事骨雕艺术。李辉回忆道,当时那个亲戚向他感叹到,农村从事这么艺术的人少之又少,有失传的危险。言者无意,听着有心。回到北京后,李辉从网上认真查阅了关于骨雕艺术的大量资料,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决心辞掉北京的工作,回乡搞骨雕艺术创作。李辉的母亲牛俊娟告诉我们,当时家里人极力反对他搞这个,但是见他执意坚持,只好从了孩子的心愿。为提高骨雕技术,李辉在跟亲戚认真学习后,又自费到北京雕刻厂学习深造了五年,雕刻技术日臻成熟。 李辉说,以前,骨雕都是手工制作,一件作品要经过选料、打稿、雕刻、着色等十几道工序。现在,采用了一些机械设备,改良了打磨、雕刻等工序,但总体上还是以手工为主。 在李辉家的作品展览室里,笔者看到了已经雕刻出的一件件琳琅满目的艺术品。“这是骨雕作品《田园雅趣》,丰收的白菜生机勃勃,有着百事兴隆之寓意;翠绿的蚂蚱振翅挺须,似乎喝足了朝露在仰头鸣叫,寓意步步高升。这是《龙行天下》,这是《骏马奔腾》……”在作品展室里,李辉用心地介绍着每件作品的含义。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一些传统的样式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在保持原有工艺的基础上,李辉进行了大量的改良创新!。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与时俱进,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他的骨雕之路也越走越顺。 “搞骨雕创作,要耐得住寂寞,拒绝浮躁。虽然这些年骨雕工艺有了发展,但全县从业的人只有很少的人。我真的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骨雕艺术,一方面能赚钱养家,另一方面骨雕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谈起未来,小伙子满是期待。 |
关键词:工艺,博野,骨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