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法制频道>>社会万象

媒体评“新常态”:要让廉洁成为发自内心觉悟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2014-08-20 16:27: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不得不承认,多数公务人员已不敢再收礼、公款大肆吃喝,可这究竟是受外力的强势束缚,还是已经内化为一种从政信念、一种官场文化、一种社会风俗?只有当廉洁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觉悟,“新常态”才真正具备内生性。

最近,流行一个热词:新常态。它主要用来分析当下中国经济,但也有一些愿望良好之士,跳出经济范畴,将其与反腐带来的中国政治新气象相联系。

仿佛是为了印证这种“新常态”,又一个中秋、国庆佳节来临之际,各地纪委又纷纷发布通知,告诫领导干部切勿收受礼金礼卡礼券。这几乎已是各类节日来临前纪委的“常例”。而18日零点刚过,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准时发布“每周通报”:8月11日至17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147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

人们开始适应“新常态”。无论是从中纪委的“周报”,还是各省区市的“月报”;无论是媒体习惯从中纪委网站搜索最新“打虎”通报,还是“周一见”、“周五见”的反腐默契,它们都昭示,中央已经有了发布反腐信息的“新常态”。而各种“大老虎”乃至身边“小苍蝇”的落马,更昭示着一种打击腐败的“新常态”。假如说“八项规定”出台之初,不少人还抱着观望态度,那么时至今日,在一连串反腐大案的重击之下,在作风建设持续不断的推进中,还有多少人敢继续一口认定“这只是一阵风”?公众已经在欣然期待一个廉政建设“新常态”的来临。

假如说这种“新常态”,已经成为多数领导干部的共识,那么,起码有3个相关问题值得思考——

一则,领导干部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特别是,每逢佳节来临,在一些社会浮躁风气的鼓动下,如何保持内心的安定和行为的检点?从外在讲,无疑是谨守党纪国法,绝不能再把党纪国法的“红线”视若无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礼小而收之。从内在讲,无论是高级别的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的公务员,都应主动调整心态。要明白,谋一份公职,得一份公饷,这是天经地义。那种在反腐倡廉面前,所谓“官不好当”、“官不聊生”的撒娇,更是大可不必。

二则,如何保持这种“新常态”?有人说,所谓“新常态”,无非就是“不拘常例、不违常情”,就是打破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但实际上,这种潜规则,并非新中国与生俱来。可为什么,吃一顿饭、收一点礼品,一度到了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程度?一方面无非是法纪未能严格执行,或者法纪本身有漏洞,助长了歪风;另一方面,执政者自己放松了内在价值观、理想信念的修持。从这个角度讲,今天我们赢得这样一个“新常态”,实在不易,需要珍惜,再也不能从这种“新常态”返回过去的那种潜规则。而要保持这种“新常态”,亟须记取以往的教训,填补以往的漏洞。一是强化制度及其执行,二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还需要长期潜移默化地熏习。一硬一软,无一可缺。

三则,如何看待这种“新常态”?固然,一些以往习以为常的潜规则被打破,无论多大的贪官都被拿下。可这种令人振奋的“新常态”,恐怕还远不是终点。因为,这种“新常态”,多多少少是强大外力束缚下的被动“常态”。确实,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多数公务人员已不敢再收礼、公款大肆吃喝,可这究竟是受外力的强势束缚,还是已经内化为一种从政信念、一种官场文化、一种社会风俗?廉洁,是否真的已经成了多数领导干部发自内心的自觉?恐怕只有当廉洁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觉悟,这种“新常态”才真正具备了内生性。届时,即使“新常态”不新,它也一定仍然是常态。(王玉宝)

关键词:常态,新常态,内心,领导干部,周报,月报,红线,官场文化,党纪国法

责任编辑:景一鸣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