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梅案18年争议:退休检察官甘当翻案志愿者
刘炳华和他整理的200多册申诉材料 梅家兄弟的父母 刘炳华第一次见到梅华时的合影(翻拍) 刘炳华和承认作伪证的王香英(翻拍) 18年前,“孪生兄弟合谋杀妻害嫂案”(简称“两梅案”)曾是轰动上海滩的大案。但18年来,梅家从未停止鸣冤。 退休检察官刘炳华为梅家提供法律咨询8年多,甚至自信已经找到了“真凶”。刘炳华协助梅家通过合法途径反映情况并获得回应,但启动纠错机制比想象中困难。今年1月底,当地法院宣布对该案的最近一轮核查告一段落:“未发现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 5月18日,刘炳华再次致信相关部门,指出上海两院的最新核查未找过任何一位可以证明该案有冤的证人,也没有找过梅家几位当事人。刘炳华说:“两梅案”不知不觉成了他这辈子最执着的一件事,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个圆满结局。 壹 “两梅案” 上海多位知名律师上书直言:“‘两梅案’的离奇程度大大超过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1995年7月6日上午10点,梅吉祥回家发现妻子顾敏黎昏迷在地,“下身衣物不整,头面部多处受伤”,立即将她送去医院。顾敏黎经抢救脱离危险。警方最初怀疑是入室抢劫,排查了百余名无业人员。但四个多月后,顾敏黎突然指控丈夫梅吉祥是凶手。案件由此被确定为“故意杀人案”,审讯中梅吉祥还“供出了孪生弟弟梅吉扬”。长时间审讯后,梅吉扬“认罪”。1996年1月,案件移送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后,梅吉杨首先翻供。 律师郑传本、盛诗柔、陈春孚、王湘堡是梅家兄弟的辩护律师,当时,由上海市司法局原副局长、全国律师协会原副会长、上海律师协会原会长王文正牵头,通过律协组织了一批擅长刑事辩护的律师讨论,最后确定为两兄弟做无罪辩护,因为“确实没有任何证据”。 案件审理过程中,上海电视台连续播出两集节目介绍案情,“预判”梅家兄弟是凶手。最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梅吉祥死缓,梅吉杨有期徒刑12年。 18年来,“两梅案”在法律界的影响从未真正消退。 当年为梅家兄弟辩护的著名律师郑传本已经去世,临终前仍称“两梅案”是心里放不下的一块“大石头”。老友王文正来探望,他一把扯下氧气面罩,说:“我想不通这个案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郑传本和另一位辩护律师盛诗柔去世后,陈春孚、王湘堡、王文正以及另两位上海著名律师刘正东、翟健,五人联名写信要求重审此案。王文正如今也已年逾八十、两耳失聪。他在给上海相关部门的信中说:“‘两梅案’的离奇程度大大超过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贰 “三无案件” 检察官刘炳华查阅卷宗后认为该案案犯既无作案动机,也没有作案时间,现场没有任何直接证据。 刘炳华原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郑传本手中拿到了所有案件卷宗,花了三个月输入电脑整理,然后决定通过合法途径帮助梅家。他认为,“两梅案”基本可定为“三无产品”——梅家兄弟既无作案动机,也没有作案时间,现场没有任何与他们吻合的指纹、脚印、血迹或毛发证据。 梅家兄弟当时在同一个工厂上班,警方认定的案发时间是上午8点到8点半,但厂里许多同事都在这段时间内看到两兄弟在厂里工作。梅吉祥当天早上8点30分和同事陈志鸿一起去借电器箱,而梅吉扬当时则在锅炉旁查看漏水情况,同事刘秋英可以证明。之后,梅吉祥去一墙之隔的医院看红眼病,医生怕他传染给别人,给他开了病假单,叫他回家,于是他才在10点左右回到家里。而梅吉扬的同事耿金华则能证明他离开锅炉房后一直在办公室,直到10点多接到梅吉祥的电话说嫂子在医院,梅吉扬才离开。此外,厂里门卫也可以证明两人没有作案时间,当时厂里只有一个门,工作时间出入必须有领导的批条。 作案动机曾经困扰了当年办案人员很长时间,因为工厂同事及邻里亲友都对俩兄弟评价很高,说他们作风正派,梅吉祥刚刚成为预备党员,光荣榜贴出来还没几天。但起诉书含糊描述他杀妻是因为“婚姻家庭矛盾”。梅吉祥的女儿梅华(化名)表示,案发前四天,一家三口还开心地去看车展,案发前一晚,一家人还打牌打到深夜,案发当天一早下大雨,梅吉祥叫女儿别去暑托班了,梅华想去找小伙伴玩,坚持要去,为此还跟父亲争执了几句。她说:“如果父亲真要杀母亲,应该巴不得我去暑托班,怎么会叫我别去呢?” 顾敏黎从未指控小叔子梅吉扬谋害她。律师在法庭上问顾敏黎怎么知道梅吉扬是同案犯时,她回答“从电视上看到的”。刘炳华说,有检方办案人员透露,因被害人从未指控过梅吉扬,当年检方内部也有分歧,但“考虑到梅吉扬同犯的情节已上电视”,最后还是将他列为从犯起诉。不知什么原因,案件当年没有公开审理。 刘炳华说,翻阅大量卷宗后,虽然觉得案件疑点多多,但是还不完全确信是冤案。一直到2006年夏天,他陪伴梅华去探望母亲。 此前,梅华与母亲已经四年没有联系。顾敏黎在指控丈夫后就搬回了娘家。梅华上初中预备班时,顾敏黎提出离婚,法院将女儿和房子都判给了顾敏黎,梅华跟她一起生活到初中毕业。随后由于住所拆迁,顾敏黎拿了一笔动迁款就走了,梅华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我是作为志愿者和另几位志愿者一起陪梅华去探母的。没想到她外婆反应很大,问我们的身份,当场打电话核实我报给他们的手机号码。后来还查到我在检察院工作,到我单位告状。”刘炳华说。梅华证实了这一幕:“他们拿出一张纸,让我签字承认‘我妈妈是我爸爸害的’。” “他们一直百般阻挠梅华单独见母亲。按理说,2006年夏天梅华外婆生病了,梅华又考上了大学,也好几年没见过妈妈,去探望他们应该很高兴。但这种反应太反常了。”刘炳华说。 羊城晚报记者致电顾敏黎父母家,其父顾培周听明来意后,表示案件由国家判断,不愿多说。至于是否另有真凶,他表示“从来没听说过”。 叁 刘炳华的“突破” 案发时被害人顾敏黎曾与“真凶”搏斗、顾敏黎的母亲还曾与“真凶”“私了”? 刘炳华开始绞尽脑汁寻找突破点。 “律师为梅家兄弟辩护,检察官问——你们说不是‘两梅’做的,那是谁做的?律师就愣住了,答不上来。这不是他们的工作范畴。但我不是律师,我思前想后,决定在寻找真凶上下功夫。”刘炳华说。 他在录入整理卷宗时,发现案发后两个月,即1995年9月10日,顾敏黎曾对到医院来陪护她的小姑梅芝芳说,其母陈玲仙已经和凶手“私了”了,并称此人是熟人,自己当时还曾与他搏斗,对方也受伤了。“梅芝芳劝顾敏黎伤愈后别回家住了,因为凶手可能还会来犯。顾敏黎叫她别担心,因为她妈妈已经和凶手‘私了’。” 刘炳华开始调查顾敏黎母女身边的熟人,这个过程很漫长,焦点最终落在舒某身上。 舒某,上海外高桥某物流公司的经理。他曾与顾敏黎的母亲是同事,顾母退休后,介绍女儿进入舒后来所在的公司任财务主管。因为外高桥远离市区,当年交通不便,顾敏黎经常要搭乘舒某的小车上下班。 刘炳华介绍,他找到舒某的老板和几位同事,得知案发当天是该公司老板生日,中午公司同事约好一起聚餐,舒某本来约好接顾敏黎同往,但最后两人都没去。有两位同事还承认,他们分别在案发当天的白天、晚上陪同舒某前往医院看“头部外伤”,晚上那次还叫了120救护车。从公司财会处调取的财务收据显示,案发后不久,舒某曾报销了一笔800多元的医药费。警方调查时,该公司所有职员都采集了指纹,唯独舒某因病假不在场而遗漏了。 刘炳华几次打电话给舒某,劝他主动“澄清事实”。遭拒后,他让妻子假借谈生意为名约出舒某,当面与其对质。“我劝他去‘自首’,或者去录个指纹、留个血样证明清白,但被断然拒绝。” 羊城晚报记者致电舒某,听明来意后,他立即挂断电话并不再接听。 肆 媒体“断案” 当年有关报道二十余次,对办案人员的工作大加褒扬。随后多位参与侦查和审理的公检法人员得到升迁。 根据警方的办案记录,顾敏黎起初并未打算指控丈夫,但梅吉祥从妹妹梅芝芳口中得知丈母娘已经跟凶手“私了”后,追问妻子凶手到底是谁。顾敏黎不肯透露,梅吉祥再问“私了”花了多少钱,同样遭拒。梅吉祥十分气愤,当即表示要向警方反映情况,顾敏黎则说“如果你去告诉派出所我就说你是凶手”。1995年9月11日,梅吉祥向南市公安分局反映“私了”一事,11月,顾敏黎向警方指控丈夫是凶手。 “两梅案”对梅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记者了解到,梅家兄弟的父母均已年逾八十,长期鸣冤带来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身体都不好。梅吉扬虽已出狱,但小家庭早已分崩离析,工作也无法安定。梅吉祥的女儿梅华如今已经28岁,但至今没有男朋友。“社会很现实,家里这样的情况,这(谈婚论嫁)对我来说可能是最大的影响。”她告诉记者。 “这个案子要查清楚其实不难。勘察现场时警方提取了指纹、血迹、毛发等犯罪痕迹,如今拿舒某的血型、指纹比对,就可以真相大白。”刘炳华说,梅家两兄弟的血迹、指纹等与现场提取的痕迹均不吻合。 最近,刘炳华还取得了当年一位重要证人的证明。他在浙江找到曾经在案发后照顾顾敏黎的护工王香英,她承认当年受顾敏黎母亲等人指使而向警方作伪证——她指控梅吉祥在医院弄断体温表,企图谋杀顾敏黎。 刘炳华透露,当年媒体的有关报道中,对办案人员的工作大加褒扬。据他粗略统计,1995年12月至2000年3月,媒体二十余次报道了案件侦破经过。随后,多位参与侦查和审理的公检法人员得到升迁。该案还入选1997年上海市市级机关百件好事之一,并收录进《资深检察官办名案》一书。“两梅案”经历了一审、二审,随后又发生各种申诉,刘炳华说,经手的办案人员越多,翻案遇到的阻力就越大。 伍 后记 两高“上锁” 重审渺茫 2004年,最高法立案庭裁定此案不符合再审条件;2006年,最高检决定不予抗诉。这给“两梅案”的重审上了两道锁。 多年来,刘炳华一直劝谕梅家“相信党和政府”。随着调查的深入,相关办案人员对他的态度也开始松动,有些人私下会跟他诉苦,透露“当时办案时手头同时有几个案子,没有精力仔细看”;也有的办案人员为他提供方便。“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刘炳华说。刘炳华表示,他并非要与司法机关作对。公检法的工作人员,不单要有政法知识,还要有做人道德。要么不选择这个职业,否则就不能太看重乌纱帽,太看重领导脸色。 (记者 孙毅蕾) |
关键词:刘炳华,顾敏黎,上海律师,上海外高桥,两梅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