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处置一起入境集装箱携带高浓度有毒气体事件
专业人员身穿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检查集装箱。 专业人员身着防护服,佩戴全面罩型防毒面具进入警戒森严的集装箱,手持式军事毒剂检测仪随即响起刺耳的警报声,仪器显示屏出现警告标志……这并不是在演习或者拍电影,而是出现在厦门东渡口岸真实的一幕。 日前,厦门东渡检验检疫局成功处置一起进境空集装箱携带高浓度有毒气体事件,为全国首例。 现场 检验检疫人员全副武装入箱检测 4月下旬,东渡局检验检疫员小原在例行开展集装箱检验检疫时,一进入箱号为“CBHU2998693”的集装箱,她顿感箱内气味异常,眼结膜、上呼吸道因强烈刺激产生流泪、烧灼等症状。小原马上意识到,这个看似什么都没有的空集装箱,可能充斥着隐形“毒手”。 随后,小原立即关闭箱门,施加封签,设立警戒标志,并对集装箱开展溯源调查。 在尚未明确气体种类的情况下,根据应急处置预案,厦门东渡检验检疫局立即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现场工作组,专业技术人员全副武装入箱检测。检测结果初步显示,集装箱里弥漫着有毒气体。 探因 曾装载冻鲨鱼翅,因此残留氨气 为什么空集装箱里会弥漫着有毒气体?检验检疫人员立即展开追踪调查。原来,该空箱属于中远公司,上一航次装载冻鲨鱼翅,由荷兰鹿特丹港启运,在香港卸货拆空后,作为周转空箱输入厦门。根据仪器提示,初步确定箱内气体为工业有害物质(TIC)。虽然浓度半定量显示达到中高浓度,不过专家组结合首次查验情况、集装箱背景资料,基本排除突发化学恐怖事件可能,按日常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随后,东渡局联合厦门市环保部门到现场进行进一步检测,确认空箱内气体为氨气,浓度约为27毫克每立方米。由于氨气对环境无破坏作用,因此在箱子周围设立警戒,连续24小时开箱散气,随后关箱24小时,之后再次检测集装箱,未发现异常。 如何消毒? 身着防护服,佩戴全面罩型防毒面具,手持式军事毒剂检测仪进行检测,确定有毒气体为氨气后,采取连续24小时开箱散气措施 何为氨气? 氨气作为一种刺激性有毒气体,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黏膜,人吸入过多,能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肺水肿以至死亡。 >>提醒 集装箱入境前 卫生处理要彻底 空箱不“空”已经成为近年来口岸部门保障国门安全的突出问题。 对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广大货主及船代公司:应将我国关于集装箱检验检疫的有关规定及时反馈给国外客户和集装箱公司,督促其在进境前对集装箱进行彻底的卫生处理。(记者 崔昊 通讯员 原丽 图/通讯员 杨卡娜) |
关键词:有毒气体,集装箱公司,氨气,空箱,毒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