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法制频道>>热点聚焦

有疗效无"钱"途 拿什么拯救"被消失的廉价药"?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5-10-14 09:18: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全国多地的医院、药房里,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消失了。已经形成危机的还有鱼精蛋白、银翘冲、维脑路通等大量廉价药,这些老百姓曾经耳熟能详的廉价药已难在药店找到。

  我国多种有疗效廉价药消失 赔本赚吆喝药厂减产

  据报道,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大量有效廉价药消失了。据悉,廉价药没法保证医院的盈利,自然不会被医院重用,这背后,是以药养医的制度。

  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而短缺的已高达342种之多。目前已经形成危机的有鱼精蛋白、银翘冲、维脑路通等大量廉价药,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消失了几近消失。

  据业内医药代表介绍,在中标后,其获得的净利润约为中标价的20%。他自然会主推高价药,廉价药只是扮演搭配角色,向来不是他们赢利的重点。

  对于潘生丁这款药,又涉及医保支付的衔接问题,药厂想要依靠市场调节价格并不容易。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经国家医保目录查询,双嘧达莫片即潘生丁在国家医保中编号为930,为甲类级别药物。据悉,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中的甲类药物为全国基本统一的、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这类药物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标准支付。

  进入医保的药物,涉及基本医疗保险,药价就不会贵到哪里去。自然药厂就不会生产太多没有太大利益的药品。

  廉价药陷恶性循环,该如何打破僵局?

  需“个性化治疗”

  廉价救命药的短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确实是药厂获利微薄,甚至亏本赚吆喝,不得不忍痛割爱;也有些是中间商见无利可图,不愿销售,逼迫医院和患者改用其他高价替代药;还有些是医生不愿开药方,使廉价药销售不佳,最终反逼药厂减少产量甚至停产。一些代理商爱拿普药与高价药搭配竞标,夺取市场,一旦拿到“入场券”后,因廉价药利润较低,投标人就会减少廉价药的数量规模,大力推高价药,以获取利益。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成因,要想拯救廉价救命药,显然要根据不同的消失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成效。比如真正亏损的,就让它涨价,或给予补贴;中间商不愿经销的,可由国家进行订单式生产,以满足患者的需求;被人囤积的,就重拳予以打击……但现在的事实是,针对廉价救命药消失现象,国家只是全面放开了药价,赋予了企业自主定价权,这一招显然不能包治百病。全面掌握廉价救命药短缺的根源所在,然后逐个开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那些本不该消失的药品早点回来。(吴应海)

  亟需为“救命”廉价药开辟绿色通道

  人们必然会疑惑,廉价药为何会断货?一个毋容置疑的理由是,生产廉价药得不偿失甚至亏本。“外行”一定会说,既然亏本,何不实事求是调整价格?问题在于,廉价药是被药商当做竞标“药引”的。想要在竞争中夺标,药厂对于药品的价格需有所控制。即使原料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为保中标,药品的竞标价将不能太高。一旦药品中标,则意味着保证了销量,打开了医药市场。但由于药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的委曲求全,“虚低”的药价药价本来难以为继,如再遇到原料调价,为了保证赢利,只有采取缩减产量或停产的方法。因此,所谓的“原料提价”,除了垄断现象外,也是在这种不情愿做、越做越小的生意下的恶性循环。

  尽管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但在市场经济下也具有商品流通的基本属性,这就无法给药品的制售强加额外的道德义务。如果从其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政策性调控,恐怕也难以平衡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的需求。鉴此,不如给“救命”廉价药开辟绿色通道——列出廉价药的详细目录,从原料到生产制定出合理的利润标准,并纳入药品招标的具体内容和首要标的,同时,也把廉价药的应有作为医院医疗业绩的考核指标。这样才能在基本不损害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缓解廉价药面临的危机。这就如给救护车让出生命通道一样,等不及披荆斩棘重修捷径,而是用警车(政策)开道,让救护车(廉价药)畅通无阻。(知风)

  须用好政府“有形之手”

  追求高利润是商业的本性,以利益的视角来考量,厂商都不慈善家,相信没有哪个厂商愿意充当“赔钱赚吆喝”的冤大头。事实上,廉价药走向消失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药品管控制度的失灵,各个环节的相互脱离,使得廉价药的民生利益难以获得保障。医药既有公益性,也有市场性。因此,拯救廉价药,必须注重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去干预,才能有效保障供应。

  一方面,大力畅通市场化保障渠道。对此,国家和一些地方都作出了一些努力,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提出了改革价格管理、完善采购办法、强化综合监管等相关政策。期望通过这些政策,能够让更多的廉价药重新成为市场的“宠儿”。

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公益化保障路子。不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建立经典廉价药品储备库,筹建非盈利性药厂,全力保障廉价药供应。此外,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加大对药价虚高问题的治理,严厉打击医药行业的商业贿赂行为,切断医院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条。(付彪)

  廉价药消失了,老百姓该找谁?

  不管何种原因,反正这种药现在一药难求,甚至不是一地而是全国。难求的后果,就是需要这种药救命的患者和家人,整日焦虑,惶惶不安。

  按说,国家自今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后,就会使这类矛盾得以解决,为什么新政出炉、热气未消,却会陷入药品短缺的窘境?如果因为原料价格上涨,药厂根据市场形势提高药品出厂价即可保证盈利运营,断货困境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可是且慢,药品价格由当地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这个审定公布的价格叫中标价,是医院采购药品的上限。药企为了中标,只能压低竞标价,这就需要对于药品价格有所控制。即使原料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为保中标,药品的竞标价不能太高。而一旦药品中标,则意味着市场打开、销量不愁,而且在低价竞标占领市场份额后,就可以走其他渠道销售其他药品。但药企终究不能“赔钱赚吆喝”,为了保证赢利,只有采取缩减产量或停产的方法。

  由此可见一个新政的出台,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矛盾,甚至还会使供求关系更加恶化。再说完全依靠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有时也是靠不住的。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道德经济,中国现在还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的医药管理部门,应该明察患者的哀鸣,洞悉他们焦灼的心理,为廉价救命药保障供应,拿出应有的作为来。再说,放开药品市场,并不是意味着放弃监管的权力。(雷钟哲)

  (据人民网、广州日报、红网、中国江苏网等)

关键词:廉价药,市场经济,监管

责任编辑:白肖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