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抗战老战士讲述抗战故事
8月下旬的北京,暑热渐渐退去。上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房一角的写字台上。一副墨迹未干的行书作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笔力苍劲雄浑——“八年抗战洒热血,复兴中华献余生”。 行书作者名叫康庄,今年84岁,离休前任中央纪委原二室调研员。眼下,随着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老人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涟漪,往昔烽火岁月再上心田。 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离休人员中,像康庄这样经历过抗日战争洗礼的不在少数,有15位依然健在。日前,记者走访了其中部分老同志,听他们讲述抗战故事,重温民族记忆。 少年壮志为报国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正如歌曲《长城谣》所唱,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祖国山河破碎、处处硝烟,人民流离失所、骨肉分离。国仇家恨,激发了广大青少年投身抗战、保家卫国的决心。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则是他们的理想所寄。 87岁的中央纪委原六室副主任王万里,回忆起家乡江苏扬州宝应被日军轰炸时的场景,数度哽咽。 据他介绍,第一次轰炸时,家里三间草房着火,12岁的他不顾一切冲进火海,抢出了妹妹睡觉的摇篮。第二次轰炸之余,日军飞机还进行了低空扫射,伯母被打中腹部当场死亡,母亲头部、腿部中弹,因无法医治硬生生地疼死了。母亲死后,最小的妹妹没有奶喝,扒着窗户找妈妈,没几天就饿死了。患有脑血栓的伯父也在轰炸中因惊吓过度去世…… 两次轰炸,四条人命。带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腔仇恨,本是学徒工的王万里毅然投身当地党组织领导的工人运动,并顺利入了党,被安排到新四军苏中军区工作。 “从小就听说‘朱毛’是打鬼子的,于是很早就有了入党的愿望,维护工人权益的事情也经常参加。”王万里告诉记者。 与王万里青年时期参加工人运动相比,中央纪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副局长李继伟投身革命时间更早、年纪更小。1938年2月5日,不到10岁的李继伟“破格”加入八路军,在115师司令部宣传队担任宣传员。 “当时有人对我说,小朋友回家吧,过两年再来,但我就认准了八路军。磨到中午,进来一位领导同志,问了我几个问题,然后说,‘赵队长,你们把孩子留下吧’。”李继伟回忆说。 入伍当天,李继伟领到一件白衬衣、一套灰军装以及皮带、绑腿、水壶等装备,还有一颗小号的手榴弹。就这样,年少的“小毛”(小名)跟着宣传队的哥哥姐姐们,开始了向附近群众宣传抗日方针、动员青少年参军等工作。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宣传队每次出发前,大家都要一起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同样是1938年,中央纪委原常委陈达之、原五室主任张珉也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那一年,怀着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年仅13岁的陈达之在山东加入了八路军工作团,16岁的张珉在河北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参加革命队伍,就是为了保卫国家,甚至以献出生命为代价。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张珉告诉记者。 枪林弹雨冲在前 在中央纪委监察部老干部局的一间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88岁高龄的中央纪委原副秘书长杨攸箴。对于经历过的抗战故事,老人记忆犹新。 1940年,13岁的杨攸箴加入了八路军115师洪赵支队。由于个子高、读过书,入伍就“背上了枪”,还被安排到支队交通连担任文书。 有一次,杨攸箴随交通连护送一批干部和学生从晋东南去延安,即将经过敌占区时,大家决定在山沟里隐蔽,待天黑后再赶路。正在这时候,两个特务模样的人骑着自行车从山沟旁经过。为了避免暴露目标,排长带着杨攸箴和另一名年轻战士,选准时机从山沟里冲了出来,抢在特务掏枪之前将其生擒,并交给了平遥区委。 后来,组织上安排杨攸箴去乡里工作,负责组织和训练民兵“反扫荡”。电影《地雷战》中的情节,就曾在杨攸箴身边上演。 “当时主要是用石头造地雷,用钻子把石头钻空了,填上硫磺、硝石、木炭作炸药。敌人来扫荡,我们发现后先是坚壁清野,组织群众往山上躲,再就是在乡道上埋地雷,一次也能炸个四五颗甚至七八颗。”杨攸箴告诉记者。 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除了正规部队,游击队、民兵乃至儿童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书法功力深厚的康庄,年少时就扛过红缨枪。 1944年,13岁的康庄当上了吕梁地区康家源村儿童团团长,与小伙伴们一起,负责站岗放哨、搜集情报、送鸡毛信等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侦查汉奸,“白天踩好点,晚上带着民兵去抓人”。 1945年春,作为儿童团团长的康庄接到一项紧急任务。组织上安排他和另一名团员潜入敌人封锁严密的柳林镇,通过张贴和散发传单,做好敌占区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于是,他和小伙伴以送香油为掩护,将200多份传单和标语藏在晒干后的猪膀胱里,用石头压在油桶底部,挑上担子,一路闯关过卡,顺利住进了镇里亲戚家中。到了后半夜,便开始贴标语、塞传单。 “眼看就要贴完了,前方突然有手电光照过来,还有巡逻的日军喊话,叫我们站住。我们拔腿就跑,日本人朝我们开枪,有一颗子弹打到我左腿膝盖,还好只是擦伤。”康庄说,他们连夜跑到亲戚家,躲到地窖里,等第二天的搜捕结束才回去。从此,左膝留下了一道疤痕。 虽然不是“战斗人员”,李继伟也没少经历战斗场面。1939年后半段,由于受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两面夹击,他所属的陈士榘支队和晋西南区党委机关不断转移阵地,宣传队也不断有人牺牲。 “我至今记得,区党委书记林枫,以及王达成、张稼夫、黄骅、龚子荣等领导同志,把自己骑的马让给伤病员和宣传队小同志,和战斗人员一样爬山涉水。战斗紧张时,林枫同志怕我们掉队,再三嘱咐警卫部队帮我们背道具和背包……”李继伟回忆说。 寄语后人不忘本 这些经历过抗战的老同志,在和平年代的工作岗位上同样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于抗日烽烟和革命炮火中锻造出的坚强党性、崇高信仰和优良作风,时至今日仍是一笔宝贵财富。对于今天的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青年同志,他们寄予厚望。 “中国有几句古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很好地学习抗战历史,可以激励人们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青年同志们也可以激发自己进步的动力。”陈达之说。 回首峥嵘岁月,王万里感慨万千:“国仇家恨,永远忘不了。中国是那么地受人欺负、那么地在世界人民面前抬不起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不是共产党,不是党的领导,我们能走到今天吗?希望青年同志们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在党的领导下脚踏实地向前走。” “年轻同志尤其要加强学习,一是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二是学习和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做到勿忘国耻、发奋图强。”杨攸箴说。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作为执纪者的纪检监察干部尤其要守纪律、讲规矩。在张珉看来,党章是党的纪律的源头,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遵守党章都尤为重要,离开党章就丧失了作为共产党员的资格。 “在中央纪委工作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我到现在还记得一位老领导跟我说的三句话。一是政治上跟党走,二是经济上不伸手,三是生活上不丢丑。”康庄举例说,一位同乡也曾在中央纪委工作,因为在集市上顺手拿了一只5毛钱的烧鸡没给钱,被发现后还不认账,最后被时任中央纪委书记的朱德同志批示予以“双开”。 “是党培养了我、教育了我。到中央纪委工作后,越是熟悉的老领导,我越是不为自己的事找他。”李继伟说,中央纪委的同志一定要学习过去的好作风,做事实事求是,待人真诚热情。同时,严守工作纪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讲的案情坚决不讲。 “十八大以来的形势鼓舞人心,让我们看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力量。很高兴大家能赶上这个好时代,希望能够巩固、坚持党的领导永远不放松,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一代代传递下去。”采访中,一位老同志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
关键词:抗战故事,杨攸箴,中央纪委监察部,抗战历史,机关事务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