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楼盖200个公章”凸显简政放权之艰
据媒体报道,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某负责人表示,建一个科研楼,前前后后要盖200多个章,这令他很费解。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对此也很不解,因为从县级发改局到国家发改委也只有4级审批部门,按每级审批各4个环节,也就16个章,为什么需要200个章呢? 这200个公章虽然并未公示,公众难以知晓到底有哪些部门在哪些环节设了卡、挡了道,但此类事件并非个案。海南省一名人大代表曾经晒出一张“行政审批长征图”,5页的A3纸上盖了百余个公章,最快历时272个审批日;广州市一政协委员也曾向中国政协文史馆捐赠了一张“审批流程万里长征图”,详列了一项投资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的漫长过程。 一枚公章,一项手续,一道流程,归根结底都体现着权力。行政审批的每一道关隘,都足以扼杀一个项目,浇灭一腔热情,甚至可能诱发一次腐败。可以说,简政放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毋庸置疑。但简政放权可谓壮士断腕,切割掉的是一些部门的权力和利益,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真正摆到有关部门的面前,这些单位便又开始逡巡、犹豫,简政放权的长远规划便遇到了现实的暗礁。 当前,简政放权已成为各界共识,中央落实简政放权的魄力空前。2014年,《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发布,取消和下放58项行政审批项目。自去年5月至今,国务院已先后7次取消和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事项。然而正像上述所说,建一栋科研楼为何要盖200个公章?这其中是否存在一些部门“乱伸手”的情况?对此,应当让每一个项目的审批流程公开透明,便于公众监督,并对在审批中“上下其手”的部门进行追究。 面对“200个公章”的现实困境,即使一项项简化流程,若干年后减少了五六十个公章,但这样的审批流程依然漫长,公众依然等不起,所以推动简政放权还需要下一剂猛药。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应当做一次全面的体检,简政放权也可以变过去的“减法”为“加法”,从一项一项删减审批事项的方式,变为“从零开始”,明确政府的行政边界,计入一项项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事项,其余的便统一取消。 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政府部门抓在手中不愿放手的审批事项,往往都是含金量较高、涉及部门核心利益的权力,简政放权的艰巨性便会陡增。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往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公里。若要达到简政放权的预定目标,就需要有关部门真正具备“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割舍部门的小团体利益,把权力让渡于民,激活全社会的活力。(王子墨) |
关键词:简政放权,公章,楼盖,加法,从零开始,减法,行政审批项目,审批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