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法制频道>>社会万象

国医大师刘敏如:中西医都不完美 争论别太绝对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 2014-11-05 07:44:4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1月4日,国医大师刘敏如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医术谈人生。

11月4日,国医大师刘敏如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医术谈人生。

11月4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鲜花迎接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

11月4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鲜花迎接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

华西都市报记者周家夷李秀江摄影刘陈平

中国有60名国医大师1/2

四川有两人获得“国医大师”称号

唯一

刘敏如是首位获得这一称号的女性 10月30日,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刘敏如等30人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她是四川省继郭子光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医大师,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性国医大师。

4日下午,记者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见到了刘敏如。她穿着一件深棕色的长外套,里面穿着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时穿的缎面唐装,头发微卷,脸上虽有皱纹但透露出健康的红润,如今已经81岁高龄的刘敏如看起来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声音洪亮,显得格外开朗健谈。

医缘

81岁高龄不服老

总说:等我老了以后……

10月30日下午,她穿着旗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上领奖的照片引起了不少读者的赞叹:“这哪儿是81岁的老孃孃呀,看起来就只有50多岁!”听到这样的称赞,刘敏如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这样的评价,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刘老的女儿今年已经50多岁了,她们两个站在一起,往往会被路人误以为是两姊妹。平时在家里,刘老经常在儿女面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等我老了以后……”这时,年过五旬的女儿就会“打击”母亲:你都80高寿了,还不算老呀!这时,刘老就会反驳说,你看看我这身板,多硬朗。

刘老的身体好,得到了全家的公认。“否则我女儿不会让我全国甚至世界到处飞。”如今的刘老,特别繁忙。当上了“国医大师”以后会更加繁忙,但她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吃不消。如今已步入冬天,不少地方温度只有几摄氏度,很多年轻人都穿上了棉袄,多数老人都躲在家里保暖不轻易外出,可刘老没有一点“避寒”的意识。“我现在都还没穿棉袄,里边就是一件很薄的毛衣,加一件外套。”

学医“吃住全免” 我就去报了名

1933年出生的刘敏如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她曾经分别在成都市实验小学、华美初中(现石室联中)、华英高中(现十一中)读书,“从小想当发明家、科学家,满脑子都是理科的科学。”刘敏如说,那时的她对中医甚至西医都没有太多的认识,更别说想当传承国粹的中医大师了。

然而,一次机遇改变了她的想法,也改变了她的一生。临近高中毕业,华西大学(现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开始招生,希望快速培养一批医学人才,吃住全免的待遇在那个时代是很有吸引力的,刘敏如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报了名,从此她便走上了求学从医之路,刘敏如笑称,自己的从医之路是一次“偶然”。

1956年,为了响应“青年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刘敏如顺利考进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学习,这也是她开始接触中医的转折点。“当时的成都中医学院条件并不完善。”刘敏如说,因为有了之前的学医经历和医学基础,她学习起来并不费力,成绩还十分优秀。

“脑子灵光,玩得好学习也好。”刘敏如说,很多同学这样评价自己,而她也很赞同这样的评价,“我就是想耍就耍,想睡就睡。”

刘敏如在同学中属于比较活泼的类型,比起其他同学,她似乎更加“我行我素”。体育课时,刘敏如会偷偷躲在宿舍睡觉,“有时候还是很调皮的。”但她并不是贪玩不学习的“捣蛋鬼”,她也有自己的信念,“既然来学,就一定要学好。”

在经过了8年的医学教育后,1962年,刘敏如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毕业,因为成绩优秀经过导师的推荐她留校任教,此后一直从事中医教育。

早在2002年,刘敏如通过香港人才输入计划进入香港东华三院—香港大学中医药临床教研中心工作,目前,她仍工作在临床一线。荣获国医大师的称号之后,刘敏如显得很低调,“我并不是天才。”

医术

对话刘敏如

生病上网找“药方”,要不得

华西都市报:有些人生病了,经常在网上找些药方,而不是去看医生。

刘敏如:生病了不到医院看医生,而是在网上找药方,这样的做法并不少见。不少养生类节目,一些医生也经常给观众宣传一些所谓的药方,甚至鼓吹,只要有某种症状,吃某某药就可以彻底治好。实际上,这样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是不一样的,通用的药方根本不能够治好患者的病症。如果有病就去网上找药方,时间长了,甚至会“中毒”。比如,遇到痛经了,可以吃点艾叶水或红糖水,但这只能算是保健的方法,作为暂时性缓解的功效,根本不能算是治疗方法。所以,生病了,还是第一时间到医院治疗。

中医是系统科学 不是经验之谈

华西都市报:很多人认为中医更多的是一种经验,中医学更多的是一种“师带徒”的方式,您怎么看?

刘敏如:如今有些人对中医存在偏见,认为中医实际上只是一种经验主义。中医有着几千年历史,在古代,经历过“师带徒”阶段。如今的中医,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系统的学科,它是一门独立的特殊的医学,是中华原创的医学。在民国时期,就专门开办中医学校,中医进入学校培训,从那时开始就已经是主流的模式了。如今的中医已是系统化科学研究。

在当今社会,古代的“师带徒”方式就像一个小作坊,师傅带徒弟,每个师傅不一样,带出来的徒弟也差别很大,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的弊端。

现代化了的中医仍然是中医,而不是西化的中医,也不等于中西医结合;现代化了的中药是符合中医理论的新中药,而非西化中药,也不等于植物药。更不可废医存药,须“以医带药”。

中西医互补

“号脉验孕”是可能性判断

华西都市报:近些年来,对中医的争论不少,比如号脉验孕,比如中医只适合调养身体等等,您如何看待这样的争论?

刘敏如:这种争论完全没有必要,每个学科都不是完美的,都有本身的缺点。“号脉验孕”之间的中西之争,实际上都是把问题看得太绝对了。

自古以来,中医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结合,这也是中医诊断的精髓。把脉可以知道身体的强弱、心脏有没有问题,以及寒热虚实等,中医把脉验孕,实际上是根据多种症状做出的可能性判断。实际上,即使是B超,也只能保证准确率在40%以上。

把脉能够完全辨别出妇女是否怀孕,这种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一些古装剧上经常看到老太医凝神把脉后称“娘娘有喜了”,其实这样传递的信息是错误的。但在实际中,很多所谓的虚假神医经常鼓吹,中医诊脉就能诊断出是否怀孕,而且还能分辨出男女,有的还宣称把脉能把肝功的指标都能看出来,这就是乱吹的。

西医是有科学的体系,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不同,疗效是肯定的。中医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有利于人类健康,应该两者都充分利用起来,而不是互相绝对化地争论。

提醒女性:不要为了体型 只吃蔬菜

华西都市报:您是妇科方面的专家,能够给女性生理调理方面提一些具体的建议吗?

刘敏如:比如不少女性都有手脚冰冷的感觉,这说明体内热量不足。有些女生对体型比较在意,经常晚上不吃饭或者只吃蔬菜,而蛋白、脂肪、糖分等物质的摄入很少,而这些都是热量的主要来源,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问题。

华西都市报:您穿着旗袍在北京领奖的照片引起了很多读者赞叹,很多人说您80多岁了,看起来却只有50多岁。

刘敏如:我的养生方式,总结起来就六个字:自在、自律、自为。比如自在,其实我比较懒,因为要自在。举个例子,平时在家里,如果不想洗碗,就直接不洗了。在生活中,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我要是想打盹了,就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去睡一会儿,无论谁也拦不住我。

另一个是要自律,比如按时吃饭、睡觉,要有相对稳定的生物钟。自为,则是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让自己有事可做,不要长期闲着无事可干。说起3个要求有些矛盾,但只要把握好度,掌握好平衡就很好了。最后一个是饮食上,要不挑食。比如我就不挑吃,喜欢吃就多吃些,但不会只吃喜欢的。

医德

虽已81岁高龄,但是刘敏如依然保持每周3天坐诊,每天平均接诊10位病人。给病人问诊、开方子,她都会反复斟酌,仔细考虑后才下笔。这已经是她多年养成的行医习惯。中午的时候,她会小睡一段时间,但是如果有病人等候,她也会缩短睡眠时间,开始下午的问诊。刘敏如说:“因为下午也要看病,中午睡觉主要是为了养足精神。”

当年郭子光一句话让我提心吊胆好几天

在一个故事中,刘敏如提到了郭子光—获得第一届国医大师称号的医生。他也是刘敏如的大学同学。

当时,刘敏如20多岁,是一名普通的医学生,因为朋友关系,刘敏如为一个90多岁常年咳痰的老人看病,他的家属找到刘敏如时老人已经病危。诊断之后,刘敏如给老人开了一服中药,“其实我当时还是学生。”

开完药方,刘敏如将药方给同学郭子光看,“老师都不敢开的汤药,你敢开?”郭子光的一番话让刘敏如心里一沉,因为她当时刚学方剂学没多久,这服药的配方又很复杂,确实有风险。

之后,刘敏如又返回老人家中,仔细斟酌之后在药里加了一味白沙参。之后的几天,刘敏如从老人家门前经过时都要向院内多看几眼,生怕老人因为自己的药方发生意外。

没想到,半个月后老人的女儿找到刘敏如并告诉她老人吃了药吐了半痰盂的浓痰,病情一下就减轻了,家人按照药方又给老人抓了半个月的药,现在他已经能去茶馆喝茶了。之后,这个老人又活了7年。

也正是这次事情,让刘敏如感到学医的使命:医者的使命是帮助别人脱离痛苦,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学生:老师自律而自在

在学生陆华看来,老师对吃的东西一点都不忌口,“很多人觉得老年人不应该吃肉或者少吃肉,担心胆固醇高,但老师却经常吃肉,还常常吃肥肉。”“我不挑吃,喜欢吃就多吃些,但不会只吃喜欢的。”这似乎成为刘敏如饭桌上的箴言,每次和学生吃饭,学生都专门为她点一些适合老人家吃的菜,都被“批评”:不要特别照顾我,你们吃啥我就吃啥。

刘敏如追求生活自在,享受随意,同时她又是一个很有自律的人。经常有病人到家里求医,遇到饭点了,她会坚决吃完饭再给病人看。“虽然追求自在,但也要自律。”

身为中医大师,刘敏如的爱好却有些特别。“琴、棋、书、画,虽然算不上精通,但每一样都特别喜欢。”刘敏如说起自己的爱好,话题一下子就来了。“钢琴我会弹,也经常和朋友一起去唱歌,空余时间还经常画画。”在她看来,这些爱好也是养生的一大秘诀,她把这称之为“自为”,只有保持好愉悦的心情,人才会长寿。

女儿:她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

“她非常追求完美,内心是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的。”刘敏如的女儿冯大庆说,母亲能够获得国医大师的荣誉,与她在工作上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一路走来,我们看得到她的付出,获得这个奖项也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在女儿眼中,刘敏如是个严厉又慈祥的母亲。小时候,冯大庆把养的蚕装在盒中夹在腋窝下玩,结果在采桑叶时一伸胳膊,盒子掉入水中被大水冲走,为此,刘敏如狠狠教育了女儿一番,“一是因为我不动脑,把蚕丢了,二是因为蚕也是生命,她觉得可惜。”虽然有时很严厉,但刘敏如也会在睡前跟儿女挤在被窝里,给他们讲睡前故事。

“希望她能继续完成她的事业,也希望她能调节好自己的身体。”冯大庆说,今年上半年父亲去世后,她一直动员母亲到北京和自己一起生活,但这个计划被推迟了,“因为工作一直没有完结,她一直放不下,只有等她真正退休之后再来。”

关键词:刘敏如,1933年,大师称号,郭子光,药方,师带徒,石室联中,自为

责任编辑:景一鸣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