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法制频道>>社会万象

女婴被扎针引广泛关注 媒体:法律也有无力之时

来源: 成都商报 作者: 2014-10-27 13:19: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山东聊城11个月大女婴被扎十余针引起广泛关注后,人们都焦急地盼望着凶手快快出现。这种本能,既有对女婴的同情和对凶手的痛恨,更有对真相的渴求。

此前不久,河南驻马店3岁女童被针扎至肾衰竭,疑因不好好睡午觉遭幼儿园老师下手,但幼儿园否认。真凶未现,不明就里的伤害最是让人心忧。要么是幼儿园背负伤人罪嫌的骂名,要么是孩子们继续蒙受可能受伤害的危险,家长及整个社会都会因为这种无法确定而变得无能为力,只能惶惶不可终日。所以,人人渴望真相,是希望找到避免伤害的武器,以消除这种保护的无力感。

可现实难如人愿。峰回路转,随着山东聊城被扎女婴舅母的自杀,凶手嫌疑又被聚焦到一个已经死亡、而且永不可能从其口中探知死亡真相的人身上。虽然警方尚未认定,但仅仅是这个推测,已让人们因这样的焦虑而无法释怀。有什么理由去防备一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和气舅母?这个念头,想想都觉乏力。

人们常常在现实面前感觉无力。因为最需要保护者,往往最容易成为伤害对象,这几乎已成人性魔咒。我们总寄希望,即便是残酷的战争和刻骨的仇恨,总能如文学作品中的场景,举起屠刀时,都会避开老人、女人和小孩。但实际上,多数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更多无辜者和弱小者,总会成为仇恨和争斗的牺牲品。

如何保护,成了我们最常做的事:孩子上下学不敢一个人走,甚至不能离开监护人视线分秒;陌生人寻求帮助不敢多搭话,因为善良也有可能会成为骗子得手的弱点……业已四面楚歌的保护,并没有使我们得到应有的“安全感”,反而强化了我们的不安,使得彼此怀疑,最终成为孤独的自保者。

台湾“奶粉加盐”杀婴案,伯母的杀心只因妯娌失和;长春“偷车埋婴”案,司机杀心更毫无人性逻辑可言。北京摔婴案,凶手更是十恶不赦。对他们的严厉处罚,对消除人们的无力感似乎作用不大。愤怒的人们于是不顾一切地“追究”,甚至恨不能法办那些失于保护、生不如死的父母。在无法无德的犯罪面前,通过对弱者的问责,以消解众人的痛苦和自责。

也许,这些反思听起来略显偏激:如果家庭足够公平和谐,如果父母不将婴孩单独留在车上,如果母亲与人争执时保持克制和理性……就有可能少一些激起他人犯罪意图的可能。但,这确实提供了一种思路,除了依靠法律强力,即使是弱者,都应有预防或者不激化犯罪的意识。这种思路,真的值得重视。

法律,固然须守住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它的声张正义,往往针对无法挽回的现实,代价惨重。何况,法律也有无力之时。很多时候,我们被这种无力感所困扰,甚至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但我们仍能寄希望于检点自己的言行,以期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共同维护一个更好的社会,以最大限度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这也可能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曾茜 成都

关键词:女婴,扎针,安全感,凶手,法律,舅母,偷车,家长,肾衰竭,杀婴

责任编辑:景一鸣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