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法制频道>>社会万象

分手后的欠款

来源: 河北法制网 作者: 2014-09-22 00:00: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岩松 舒贤

这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走进广宗县法院。工作人员经询问得知,老人姓郭,因小苏欠他钱不还,所以来法院问问怎么起诉。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拿借条来看看吧,上面却写着:“借爷爷2万元。”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小苏和老郭的孙女以前是男女朋友关系。2010年,小苏想经营网吧,但因钱不够就找老郭借,并说两个月就还。老郭想,小苏以后就是自己的孙女婿,都是一家人,而且借钱只用两个月,于是借给小苏23000元钱,也没有写借条。之后,小苏的网吧因经营不善,不但没赚钱,反而赔了钱。两个月过去了,小苏没钱还给老郭。后来,小苏和老郭的孙女分手了。老郭怕自己的钱“打了水漂”,于是多次找小苏要钱。但因小苏身无分文,老郭多次讨要只要到300元钱。

时间到了2012年7月,老郭又找小苏要钱。小苏还是没钱还,于是写下“借爷爷2万元”的借条,并说零头2700元就不写了,过几天就还,剩下的2万元年底前还清。

直至今年,小苏还是分文未还。老郭每次找到小苏,小苏都是光说好话,就是没钱还。现在,老郭的老伴儿卧病在床,急需用钱,这才将小苏告到法院。

法院依法受理了老郭的起诉,将案件批给法官刘丰。刘丰接案后,便忙着给小苏送达相关材料。刘丰按老郭给的地址找到小苏家,见到小苏的父亲老苏才得知,小苏并不在家。

刘丰想,既然小苏不在家,就让老苏替小苏收一下材料并通知小苏。但没想到,老苏得知刘丰的来意后,并不配合,而且言语间带有怨气。

刘丰和老苏攀谈后得知,老苏和老郭以前在一起合伙做过买卖,但后来因为钱的事闹了点不愉快。老苏心里一直窝着火。

见老苏不配合,刘丰只好按老郭给的电话联系小苏,但是打了好几次都无法打通。刘丰想,看来还得从老苏这想办法。

后来,刘丰多次和老苏唠家常,唠他和老郭合伙做生意以前的情义,唠老郭愿让小苏当孙女婿的满意心情。刘丰用火一般的心,化解着老苏的怨气,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举动,让老苏的思想转过了弯儿:“这孩子真该赶紧还钱。”最终,老苏告诉刘丰,小苏去苏州打工了,还提供了小苏现在的手机号。

刘丰终于和小苏取得了联系,向他说了老苏起诉的事,并希望他尽快回来,解决一下纠纷。小苏对老郭起诉的事都承认,但却表示自己近期无法回去,因为其在苏州刚找到一份稳定工作,现在还在试用期,害怕请假会给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

小苏回不来,无法当面解决矛盾。老苏和老郭有过节,虽说现在消了火气,但要让他替儿子还老郭钱肯定行不通。老郭的老伴儿卧病在床,还等着用钱。刘丰思考着如何化解该案。

解铃还须系铃人。刘丰想,案子的关键还是在小苏这边。后来,刘丰开始每周给小苏打电话沟通。谈话中,刘丰觉得,小苏是个念旧情的人。小苏也表示,不想因为这事和老郭家闹僵。

刘丰抓住机会,循循善诱地对小苏说:“老郭之所以借钱给你,那是看好你,相信你。原来,老郭和你父亲合伙做生意时,有点不愉快,但在你和他孙女的交往中老人没计前嫌,就是因为老郭打心眼里认你这个准孙女婿,所以当时没有让你打欠条,可能就没想和你要这个钱,是为了让你们买卖发展以后跟他孙女过好日子,难得老郭一片苦心啊!”

“现在,老郭的老伴儿卧病在床,很不容易。这时,你不要因为手头没钱就躲,而应该主动一些,带着一种感恩的心处理这件事情。有钱,钱挡;没钱,人挡。” 刘丰接着说。

最后,刘丰在电话这头说:“小苏,你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会处理好这件事。”小苏在电话那头说:“放心吧,法官叔叔。”

小苏主动拨通了老郭的电话。小苏对老郭说:“爷爷,我现在工作稳定了,以后每月发了工资就还您一部分,您看这样行不行?”一次主动的电话再加上一句“爷爷”,暖了老郭的心。老郭看小苏很有诚意,就答应了。

7月份,老郭第二次走进法院。这次,他一改愁容,笑容满面地对刘丰说:“谢谢,谢谢法官。小苏已经同意还钱了,现在已经还了2000多元钱。我原谅他了,不告了……”

看到老郭满意地笑了,刘丰心里踏实了。

理儿是开心锁

刘增舰

“道理是开心锁,看你会说不会说。”法官刘丰“三顾茅庐”与小苏的父亲唠嗑,与小苏面也没见,仅靠电话对其循循善诱,既讲情理,又辨法析理,只沟通了几次,就调解了一起借款几年违约不还的纠纷案,可谓是掌握了打开“开心锁”的钥匙和“会说”的本事。

既然理儿是开心锁,那么法官就得懂法理,并且讲好法理。而要讲好法理,就要懂法理,这对法官来说不难,但难的是把法理讲得明白,让当事人听得进、听得懂,能入耳、入脑、入心。这里不仅有析理的艺术问题、讲法理的能力问题,更多的还是如何把法理变成群众语言,把法理变成群众的话语来讲。话说好了,当事人才会觉得法官亲切可信,才能听得进、愿意听。这就提到一个学习群众语言的问题,法官的群众语言过关了,把法理变成群众的话说也就顺其自然了。法官的一个基本功,就是要打好这一功底。

判案、调解,“会不会说”也是法官的一个基本功。会不会说,就要看法官会不会从为人处事的情理角度分析事理,然后去说。人都是讲感情的,从情感的角度讲理往往是调解纠纷的灵丹妙药。而对法律来说,情感并非只能是任性的和不公正的,并非不能作为法律价值的终极来源。从中国儒家的传统哲学思想出发,一种“中和”的情感,是有可能通过修身渠道获得的,可以成为情理。以修身作为治国的根本,实质上是奠定社会形而上价值基础的根本,情理可从修身中被发现并进入日常生活的正义认知中,在法律推理中可以弥补现代法律的价值亏空。对当事人从感情认同和情理认可的理儿上去说,让当事人进入“生活的正义认知”,又不悖于法理,生活的正义认知与法律的正义认知统一,那当事人不就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了吗?

会说的往往是会听的。要会说,就要首先会听,听懂当事人说的是什么,不能光听话里的音是什么,还要听出话外的音是什么,听清楚了,听明白了,就会说了,就能说到当事人的心里,就容易改变不合理的诉求,而且令当事人口服心服。

关键词:分手,欠款,中和,法官,法院,借条,群众语言,判案,欠条,小苏打

责任编辑:景一鸣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