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法制频道>>社会万象

甘肃发现大型汉墓群 墓葬几乎被盗贼搬空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2014-09-19 10:21: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9月18日,记者自金昌市、永昌县文物部门了解到,9月初,永昌县河西堡镇兴盛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发现汉代砖室墓葬。截至18日,该汉代砖室墓葬为期半个月之久的抢救性清理工作已全部结束。日前,这座距今约2000年前的东汉墓葬终于“曝光”,除了早年被盗贼盗之一空的墓室之外,文物工作人员在该墓葬清理出来为数不多的陶器、铁器、青铜器、石器等,包括五铢钱币、铜戒指等文物于近日已顺利入驻永昌县博物馆。

墓葬被命名为永昌沙窝汉墓

根据介绍,通过抢救性清理工作,文物考古人员发现:该墓葬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双后室组成。墓室坐北向南。其中前室为穹窿顶(早年坍塌),双后室为拱券顶。这种形制的砖室墓,对金昌市、永昌县文物工作者来说比较熟悉。早在1980年时,曾在永昌县乱墩子滩一座发掘的东汉墓葬,其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基本相似。河西堡汉墓群的时代应为东汉时期,在河西地区属于中等规模墓葬。因为该墓位于河西堡镇沙窝村,故命名为永昌沙窝汉墓。

永昌县文物考古专家曹生奎介绍,该墓葬地处河西堡镇沙窝村丁家庄东侧,北距长城1千米。经现场测量,高程1725米,距地表约2米。清理过程发现,该墓葬被盗现象严重,前后室几乎被盗之一空,其中在前室坍塌的地方清理出陶器、铁器、青铜器、石器等4类。陶器有陶灶、陶盘、陶碗、陶杯、陶仓、陶井11件,铁器有铁锅残片1件,青铜器有戒指、钱币共15件,石器有云山动物纹锥形浮雕石器1件,共计26件。另有汉陶器残片标本、人骨残骸、小动物残骸若干。清理过程还发现,墓室局部被工程机械损坏。前室内壁西北角坍塌,人为破坏迹象明显,墓室内人骨骸及随葬器物均被扰动,或许与早期盗墓行为有关。

墓主或为富户墓葬价值意义较大

曹生奎专家分析,该墓葬属于民间墓室,其主人或为当地富户。由于文物清理过程中,几乎没有找到跟文字有关的东西,且个别文物上面只有模糊篆字,故目前仍无法进一步判断。目前清理出来的文物当中,除东汉时期典型的五铢钱币、汉绿釉陶仓、汉绿釉葫芦形陶饼、汉绿釉陶碗等,其中有一块云山动物纹锥形浮雕石器价值和意义最大,业内人士对该石器充满了好奇,将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据金昌市文物工作队队长、文化局文物科科长李勇杰介绍,永昌沙窝汉墓发掘清理工作,价值较高、收获颇丰。永昌沙窝汉墓的文物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建筑文化。前室墙基呈正方形,墙体向上收分,聚合为穹窿顶,蕴涵着汉代先民“天圆地方”的宇宙认知观。墓门、前厅、后室按照中轴线分布,前厅为祭祀区,后室为遗尸间,井然有序,整齐划一。前厅后室的建筑形制,以及照墙、拱券顶、祭祀台、长明灯台等建筑构件,为深入研究河西走廊汉墓建筑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次是殡葬文化。文物中出土的一批随葬专用的“明器”,包括绿釉陶仓、灶、井、锅、碗、

盘、耳杯、博山炉,以及陶高足杯、陶盆、砖雕油灯、石树座等,展示了全套祭祀器物组合,以及杀牲供献习俗,为再现汉代祭祀礼仪提供了依据。同时,汉代厚葬之风盛行,讲究“事死如事生”,这些明器形式上多依照现世生活实用品来仿制,这就为后人了解汉代河西地区民间世俗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图片系永昌县文物考古专家曹生奎所提供,在此表示感谢!兰州晚报记者 雒焕素

关键词:汉墓群,厚葬之风,1980年,永昌县,石器,墓室,明器,前室,祭祀

责任编辑:景一鸣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