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声音:霸王条款背后的行业垄断何时结束?

http://www.hebei.com.cn 2013-02-04 11:1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新网3月15日电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从2003年起,中国消费者开始大量征集和调查社会生活中的霸王条款,发现消费者意见最强烈的霸王条款大多集中在电信、商品房、公用服务、中介、金融、保险等行业。

  霸王条款五大共性

  霸王条款存在于生活消费中的很多领域,但无论是哪个行业,霸王条款都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减免责任、逃避经营者应尽义务。二、违反法律规定、任意扩大经营者权利。三、排除、剥夺消费者的权利。四、权利义务不对等、任意加重消费者责任。五、利用模糊条款、掌控最终解释权。

  霸王条款多在垄断行业

  从前年起,中消协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公开点评一个行业存在的不平等格式条款,被称为“炮轰霸王条款”。这些行业包括电信、邮政、商品房、汽车、金融、保险等,大多属于垄断行业。

  如一些银行规定,对于电话挂失只协助防范,不承担任何责任,而且受理书面挂失后24小时内的经济损失也由消费者自负。消协认为,电话挂失与书面挂失在本质上都是当事人要求挂失的明确意思表示。因此只要银行接到挂失请求,就负有立即止付,确保消费者财产安全的义务。

  买房指定保险公司和律师行也同样属于霸王条款。买房人银行办理个人购房抵押贷款时,要求借款人购买房屋保险,但限定必须向银行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而且要求借款人到其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审查贷款资信情况。消协认为,消费者有权选择是否接受律师服务,银行强行指定保险公司和律师事务所是一种捆绑销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消费者反映强烈的还有电话卡余额过期被“强制没收”。不少购买过电话卡的市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买了50、100元等不同价值的充值卡后,一旦自己超过电话卡上的有效期,卡内剩余的费用将被制作该卡的经营者“强制没收”。

  霸王条款要靠法律消除

  尽管消费者意见强烈,中消协也几次公开“炮轰”,但制定霸王条款的企业却对修改条款并不积极。有关人士指出,至今被公开批评的霸王条款中被修改的只占少数,大多数企业对霸王条款之事并未作出积极回应,主要原因是缺乏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约束商家对格式条款的制定。

  业内人士认为,仅仅靠消协点评“霸王条款”以及通过经营者主管方干预“霸王现象”都不是真正解决的方法。最根本的是政府应该针对“霸王条款”这一现象出台前置性的约束条款,通过事先对经营者拟定条款进行审查,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张艳丽)

关键词:消费者,霸王条款,行业垄断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社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