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法制频道>>警方提示

短短几天时间三人溺亡汾河警方发布提醒

来源: 山西晚报 作者: 徐麦丽 2015-07-30 10:35:3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9日16时许,在省城滨河西路北中环桥往北的汾河段,又有一名年轻男子在此野泳时发生意外,被消防蛙人打捞上岸后,男子已经没了生命迹象。从7月25日至今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已有三人接连在这片汾河水域不幸溺亡,他们分别只有17岁、20多岁、30多岁。

  16时10分许,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岸边已经聚集了许多围观者,消防、公园保安、急救等人员已经先期赶到,两名消防蛙人正在水中进行搜寻。不时有野泳者关心寻找结果,但让人有点不可思议的是,虽然有人溺水了,河里却仍有不少人在游泳。

  根据游泳男子的朋友所指区域,消防蛙人下水搜寻了约20分钟,在距离岸边不远处的一个深约3米的水坑中,找到了男子的遗体。男子被打捞上岸后,120急救人员现场检查发现,男子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据了解,死者30多岁,在省城打工。

  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消逝,岸边的围观者纷纷议论着。最近短短几天时间以来,在北中环往北附近的这片水域,已接连发生3起野泳溺水事故。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来这里野游的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省钱,另一种就是来挑战自己的游泳技术。一般情况下,第一类人群居多,第二种类型的人群多是有着多年的野泳经验,熟悉水域地形,下水的时候心里有数。

  在现场,记者看到,下水野泳的人中,有人身后戴着一个颜色鲜亮的救生浮球。不过,很多人下水时并没有任何救生设备。采访中,一位不了解此水域的男子在贸然下水后说:“不怕,有这么多人都在这里游呢,没事。”

  真的没事吗?参与救援的消防蛙人介绍,从岸边到不远处约20米的湖心岛,表面看很容易过去,但其实不然,因为水下暗藏着深坑,一旦下水的人走向稍稍往北偏离,就可能踩空落入深坑,这次溺亡的男子就在是深坑中溺亡的。

  水下有多深?“有5米深的,也有10多米深的。”一位游泳爱好者说,这里的水下情况不一,他经常在这里游泳,比较了解情况,如果不熟悉情况,就千万不要下水。

  据了解,今年夏天,消防部门已接到30余起水下救援的警情,其中溺水身亡者25人。希望这接连发生的悲剧,能给野泳爱好者敲个警钟,水性不好或对不熟悉的水域,一定不要冒险下水。

  相关

  太原警方发布警情提示

  如何判断是否溺水?如何施救才靠谱?

  夏天,游泳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但夏天也是儿童溺水事件高发期。调查资料显示,90%的孩童发生溺水时,由于“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溺水”,往往耽误了救援时机,无声溺亡。7月29日,鉴于太原市近日接连发生3起野泳溺亡事件,太原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警情提示。

  留意溺水时的“安静状态”

  “我们大多数人通常认为,溺水时人们会不停拍打水面,并且大声呼救寻求帮助。其实,这种场面在影视剧里比较常见,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据多次参与救援工作的一线民警介绍,在更多时候,人们在溺水时往往是非常安静的,因为他们已经处于缺氧的半昏迷“无声直立”状况。

  通常情况下,溺水者刚处于呛水扑腾阶段时,在水压的作用下,还能通过抓住水面上的东西等方式自救。但鉴于此阶段会消耗大量体力,外加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溺水者更易发生肌肉抽筋等状况。通常,此阶段持续时间极短,等溺水者不再扑腾了,便意味着人体启动了溺水本能反应。

  这时候,大部分溺水者会出现身体上浮,本能反应促使他的嘴巴露出水面想要呼吸,但此时他们已经很难挥手或呼救。若当时在岸边的家长或途经水边的路人一时没有留意,错过了发现溺水者极短的呛水阶段。那么,等他们关注到溺水者时,眼前的画面一定是游泳者安静地漂在水中,头露在水面上。而此时家长或路人一定不知道,溺水者已经处在了极度危险之中。“看到孩子在水里扑腾就紧张,若孩子安静地将头浮出水面,就认为没事。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民警介绍,不少下水野泳的孩子和大人,觉得自己游泳技术很厉害,他们往往在遭遇呛水过程时,会有自己先想办法克服不愿呼救的念头。因此,溺水过程便更加“无声”。

  如何判断“无声”溺水?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游泳者出现了“无声”溺水情况?通常游泳者出现以下几种迹象时,我们就该提高警惕。

  迹象一:发呆。大部分情况下,游泳者溺水的最重要迹象,就是看起来完全不像溺水。此时,水中的他们,好像只是惬意地在水中抬头仰望天空。这种情况,作为家长最好要大声询问孩子。如果孩子没有应答,且眼神涣散,这多半是已经溺水。

  迹象二:头部后仰没入水中,但嘴巴处在水面且大张。部分小孩也会头部前倾。

  迹象三:在水中不会挥手。溺水时,溺水者出于本能保护,会将双臂尽可能伸到身体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将手臂前伸。总之,如果发现游泳者试图游向某个方向,却无任何前进,多半可判断出现了异常情况。

  迹象四:游泳者不能发声。他们必须先能呼吸,然后才能说话。人溺水时,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所以这个阶段会非常安静。

  迹象五:游泳过程中,出现了类似攀爬梯子的动作。此外,若发现游泳者在水中出现紧闭双眼、头发盖住了前额或眼睛、呼吸急促或痉挛、试图翻转身体等情况,均可判断可能出现了溺水情况。

  施救时这些事情要注意

  “发现有人溺水,最好的选择不是贸然施救,而是立即大声呼救,寻求专业救生员的帮助。”警方介绍,若没有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贸然施救者很可能会被溺水者拖入水底。

  与此同时,针对溺水救护的急救常识,警方也作出相关介绍。

  倒背控水并非首选动作:将溺水者倒背时,溺水者胸部得到按压,能将气管里的水挤压出来,使气道畅通。但需注意溺水者有无外伤,尤其是脊椎损伤,否则跑动起来会给伤者带来更大的伤害。岸上救护的重点不在于控水,而在于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不能轻易放弃。在被施救后,多数溺水者被救起时已处于昏迷状态,有的甚至没有呼吸和心跳。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抢救时间超过10分钟,溺水者还是没有反应,便认为溺水者没有生还的可能,而放弃急救。对此,警方表示,将溺水者救上岸,应该争分夺秒地给溺水者通气、心肺复苏。只要在场的人还有体力,应该不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拉溺水者舌头是错误做法。不少人主张在清除溺水者口、鼻腔内的污物后,将溺水者舌头拉出口外,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程序。此行为是绝对错误的。因为,舌头在外根本无法进行人工呼吸。正确的做法是,一手托住溺水者下颌,使其头部充分后仰,避免舌头后坠,迅速开放气道,然后进行心肺复苏。

关键词:溺水者,警方,汾河,心肺复苏,无声

责任编辑:李天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