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待用道义与法律共识破解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难题
第四届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专家会议10日在敦煌闭幕。会议发布了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这是在文物追索与返还领域,首次由中国主导制定的一份国际性文件。 国际条约一直被看做是文物返还的重要法律武器。以“1970年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公约,在打击文物犯罪、促使非法流失文物返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此前中国并未直接参与相关国际条约的制订,不少国际条约也未能反映中国的利益与立场。 此次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在敦煌主办的第四届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专家会议,旨在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表明中国立场。 作为《敦煌宣言》的起草者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认为,宣言在许多方面做出了创新性探索,比如鼓励各国通过建立分类体系将考古类文物纳入国家文物清册、依据专家鉴定支持考古类文物的返还,以及支持超过诉讼时效的归还请求等方面,。 中国是深受文物盗窃、盗掘和非法贩运之害的国家。据统计,公安部与国家文物局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以来,2010年至2012年共破案1608起,累计追缴文物8000余件。 有媒体报道,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件。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认为,“流失”不一定就是“非法”,我们要求返还的是那些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主要包括清末至抗战期间,外国列强劫掠出境的中国文物;以及盗掘、盗窃并走私的中国文物。 据了解,中国通过与美国等18个国家签订促进文物返还的双边协议,并借助相关国际条约成功实现了多批珍贵文物的返还。上世纪90年代,通过与英国法院的诉讼程序,追回3000余件珍贵文物;2008年,参加与丹麦法院的诉讼,追回156件的中国文物;2011年3月,根据中美双边协议,美国向中国政府移交2010年期间查获的14件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 “当然,任何一项法律都不能一蹴而就,‘1970年公约’自诞生起,已历经44年,尽管各方早已要求对其进行改革,但进展缓慢且艰难,期间更充满了各成员国间国家利益的博弈。”霍政欣说,“此次《敦煌宣言》发布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通过官方网站向全世界发布,将推动国际法律秩序朝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演进,刻下一份‘敦煌印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附属委员会主席毛里西奥·埃斯卡内罗认为,《敦煌宣言》的思想符合国际公约主旨,对“1970年公约”的补充完善具有促进作用。本次国际文化财产返还会议聚集了各国的法律专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官员,大家交换意见,沟通研讨,敦促制订了一份更合理、操作性强的文件。 加拿大文化与官方语言部首席政策研究员凯瑟琳·赛德也提出,光靠法律强制并非促成文物返还的最佳手段,国家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更有助于解决问题。(记者姜潇 梁军 王艳明) |
关键词:返还,流失海外,文物盗窃,法律秩序,敦煌宣言,1970年公约,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