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法制频道>>社会万象

评论:用制度利剑戳破违纪腐败的“隐身衣”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2014-06-20 15:11: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广东省纪委日前通报,今年1至5月, 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186个,包括3名厅级官员在内的85名公职人员受处分,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问题涉及违规配备使用公车、收送红包礼金、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其中公车私用问题最突出。

这个通报至少涵盖两方面信息,一是查处干部违纪行为加大了力度,二是违纪问题依然突出。通报特别指出,时下“四风”问题“隐身衣”特征明显,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收送红包礼金等违规行为更趋于隐蔽化,规避约束,手段翻新,尤其须警惕一些人怀有作风建设“一阵风”和“熬过这阵子”的念头。这些无疑是更有效整治“四风”需要正视和破解的课题。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一批又一批的违法违纪案件被查处曝光,形成极大的震慑力,给公众以信心。但是,在整肃党纪的高压态势之下,仍有人顶风作案,足以说明不正之风积习甚深,且具顽固性和反复性。

可以说,某些官员对于权钱交易及权力附带“福利”的迷恋很难彻底自灭,高压之下,其与过往所不同是手段改头换面,从明处躲向暗处,穿上各色的“隐身衣”。“五一”节前,中纪委特别提醒要警惕一些违反八项规定行为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稍一放松就会反弹,必须再“紧紧扣”。今年春节出现的“微信红包”和“五一”前夕电子礼品卡、礼品册销售火爆被认为就是例证。

此次广东省纪委的通报中,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突出,三令五申之下仍有人或明或暗踩踏红线。即便是采取GPS严格监控公车使用的广州,也难彻底禁绝公车私用行为的发生。现实再次警示一些人的侥幸心理乃至“不怕死”心理不是一时一刻或简单几招即可打消,管治“屁股下的腐败”与遏制各种不正之风仍需更有力的措施。

通报指出,在整治“四风”中各个地方的执纪力度强弱有别,有的地区力度大,有的则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执纪力度的强弱背后实际是认识程度深浅与制度执行决心大小的问题。面对“四风”问题依然突出,亟待采取更多措施,给权力打造更为细密坚实的“笼子”,用制度的利剑戳破各类违纪腐败手段的“隐身衣”。

反腐败与整肃党纪政纪的经验告诉我们,每遇“风头紧”,一些“识时务者”或会将“尾巴”夹一阵子,“风头”一过“狐狸尾巴”就会露出来。因而,纪检监察机关当坚持暗访、曝光、查处、追责“四管齐下”,不遗余力查处顶风违纪案,点名道姓曝光涉事官员以形成有力震慑。同时,须高擎制度之剑,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增强制度的刚性和纪律的硬约束力,以压制一些人既存或萌动“熬过这阵子”的念头。

尤其是,必须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构建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联动的机制。4月初,中纪委官网主动邀请网友晒一晒身边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曝光改头换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隐形腐败手段。“隐身衣”再隐蔽也难逃群众的“火眼金睛”,地方也应重视发挥民众的智慧和力量,把网民作为“显微镜”和“望远镜”,形成围攻“四风”的社会合力,最大限度压缩违纪腐败“隐身衣”的遁形空间并形成持续的改进推动力。(洪绩)

关键词:隐身衣,四风,风头,违纪行为,制度执行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景一鸣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