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民吐槽五类车主干道横冲直撞 交警称难根治
17日上午,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宝怀带领下,部分常委会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分组对白云区交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活动。市交警支队纪委书记周远帆指出,“五类车”是一个综合治理问题,单单依靠交警一个执法部门难以根治,除了交警部门在道路上的“动态管理”,更需要残联、工商等部门进行源头上的“静态管理”,例如在车辆的经营、资格的审批、车辆加油的严管等方面形成“组合拳”,从源头上控制问题的产生。 前5个月整治行动遇暴力抗法18宗 周远帆对着海事法院院长钟健平说,现在民警是在流血流泪,但是也无法根治“五类车”。 “我们今年‘五类车’整治行动拘留人数255人,去年我们拘留的才137人,今年1到5月我们扣留的车辆是90310辆,整治的数量非常大,民警受伤28人次,遇到暴力抗法的有18宗。”周远帆说,在车辆行驶的时候整治起来有冲撞风险,希望能够在停车场就处理好,但是这涉及到物权法,无法解决法律上的瓶颈。 据了解,白云区内批发货运物多、违法行为多、警情事故多是在交通管制方面所面临的“三多”难点。作为货运物流集散地,白云区在主干道沿线的有江南蔬果批发市场、黄石家私城、白云汽配城等200多家专业批、货运、物流市场。在具有城乡接合部特点的区内,“五类车”的问题尤为突出。有市民代表反映,“五类车”不单单在城中村道路上行驶,还在解放北路、三元里大道等主干道“横冲直撞”。 而在濂泉路服装批发市场附近,货车占道卸货、小贩占道乱摆卖、手拖车占用机动车道等问题突出,造成了现场交通混乱、堵塞等问题频发。 探索2元便民车挤压“五类车”生存空间 17日一早,视察二组一行来到员村地铁站B出口附近,见到一辆崭新的“便民车”正在候客,周边未见“五类车”踪影。 出站的居民只需花费两元即可乘坐电瓶车往返南富大街与员村地铁站之间。员村街道武装部部长黄志伟介绍,自今年3月便民车试运营至今,一共有10辆便民车已投入营运,由于沿线的居民出行坐车的需求量大,便民车基本形成了15分钟对开的发车频率,日均发车250车次。 有鉴于“五类车”每次5元的起步价,为进一步挤压“五类车”的生存空间,便民车在价格方面实行每人每次2元的收费标准,试营运3个月以来,运营主体的村改制企业基本处在微利经营。 市公安局交通支队天河大队大队长、区人大代表吴少鹏表示,为了深入开展打击“五类车”专项治理工作,大队会同天河区相关部门协调员村、车陂、黄村街道办,先后在员村、东圃、黄村地区开展便民车试点。目前,3个地区便民车运行良好,既方便了当地群众安全出行,也遏制了“五类车”非法运营现象。天河区前进街道也计划试点便民车运营。 黄志伟坦言,便民车要想实现规模化运营,亟需取得合法身份。 听罢,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广州市依法治市办常务副主任古穗成向在场交警部门代表提问:“交警部门如何管理便民车,你们是否也认可这种做法?” 对此,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谢三镖表示,在当前的情况下,便民车只要满足驾驶员持证上岗、有管理规范并定期进行车辆检查,即可默认其在村内行驶。 如今,市人大常委会在2014年的建议立法计划项目当中已经将“五类车”整治列入其中。市法制办、质监部门等也在进行调研,探讨便民车的合法性。在相关方案里,也曾提到可以在相对封闭的村街尝试便民车,如何为便民车上牌、怎么规范运营、便民车的合法性如何界定……目前还处在探讨的阶段。 建议残疾人车加装限速装置 负责荔湾区北部片区的荔湾交警大队辖区内旅游景点、批发市场众多。该大队梳理出六个“五类车”聚集点——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周边、桥中地区、中山八路童装城、宝华路恒宝广场路段、长寿康王路口、富力桃园桥口,采取公开执法和便衣伏击等措施予以治理。同时,用足法律手段,对查扣的不予注册登记的残疾人车和无号牌摩托车,一律不予发还;对涉嫌无证驾驶、伪造号牌的,一律带回大队作进一步审查,确认后予以行政拘留。 荔湾交警大队教导员王木潮向视察组建议,要根治“五类车”需要其他各部门配合,“比如,有些残疾人自己将残疾人车开出去营运,还将自己的车套个一模一样的牌,出租给别人营运,像这类情况就需要残联部门加强核实”。 而在视察组与市民及企业代表座谈时,一汽巴士一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封德亮则建议,可以加强源头治理,例如规定残疾人车在出厂时或出厂后改装、加装限速装置,“限速8—10公里/小时,它速度慢了,没运营优势,自然就没人坐”。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小穗说,包括“五类车”在内的交通问题群众反映强烈,交警部门应以群众满意度作为寻找工作不足、自我作为的着力点,“像刚才这个建议可不可行,我看可以听听市民意见”。(记者/张西陆 郑佳欣) |
关键词:五类车,交警部门,吐槽,车主,交警大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