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奶西村“移民少年”:群体抢劫斗殴频发
奶西村内几名孩子正在玩耍。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子女在校外的监管成为空白。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被打少年就读的小学在事发后加强了安保。新京报记者 王叔坤 摄 奶西村内孩子放学后常去的台球厅。新京报记者 王叔坤 摄 5月23日,朝阳区崔各庄乡奶西村育慧小学旁的一块荒地,14岁少年小刚(化名)遇到三名均未满18岁少年殴打。直至两天后,父母发现他背部的伤痕才报警,此时小刚被打的视频在网上已有上百万的点击量,引发公众的关注。 小刚与参与殴打他的郭某、程某,以及拍摄打人视频的常某,都是住在奶西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在外来流动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奶西村,这些“移民少年”形成特殊的群体,家长们忙于生计使亲情疏离,“放任”带来的是监管和教育的缺失。 小刚被打事件发生后,新京报记者多次进入奶西村,探访奶西村“移民少年”群体。泡网吧、“扔纸牌”,是这些孩子们打发校外时光的主要方式;抢劫和斗殴,在这个群体中经常发生。专家表示,奶西村“移民少年”的生活状态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这些孩子需要更多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 放学后的“真空期” “移民少年”校外生活单调,泡网吧、扔纸牌成主要“课外活动” 小刚遭遇殴打,发生在5月23日下午3时许,是学校已经放学,务工的父母还未回家的“真空期”。 在遇到郭某等人之前,小刚正在去网吧的路上。每天早晨,小刚的父亲都会留下15元给小刚吃早饭和午饭,他通常会留下5元等到放学后去网吧“冲级”。网吧就在学校附近一栋居民楼内,小刚放学后会经常来到这里,一款叫英雄联盟的网络竞技游戏,他已经玩了两年。 记者探访发现,整个奶西村内网吧至少有五、六家。有网吧老板坦言,每天下午放学后属于营业高峰期,学生们上网需要排队。 如果那天没有去网吧,小刚只能回到不足15平方米的家中。陪伴他的,只有四周的墙壁。“还不如去网吧,或是在街上找伙伴扔纸牌。” “扔纸牌”,是奶西村“移民少年”们常玩的一种游戏。在奶西村,每天的“真空期”,都能看到十几个孩子在路边“扔纸牌”打发时间。每天下午放学后,上小学四年级的“移民少年”邹波(化名),便和同学在路边玩纸牌游戏。最多的时候,邹波手里能攥上100多张卡:“同学就会很羡慕我,觉得我行。” “没有时间”的家长 外来务工人员忙于生计,与子女聚少离多,无暇监管疏于照看 在小刚被打的当天上午,从事玻璃装修的父亲高先生,像往前一样给儿子扔下15元饭钱后,匆匆出门。 等他再回到家已是晚上8点半,见到儿子脸上有伤痕,高先生简单问了一句,得到的回答是:“路上撞电线杆的”。高先生没有再细问下去。当他知道儿子受伤的真实原因,已是两天后。 同样在事后才知情的,还有打人少年的家人。15岁少年程某的父亲在湖北武汉当建筑工人,事发三天后,他得到孩子已被拘留的消息后,才匆匆向包工头结了20天的工钱,赶回奶西村家中。 程某的父亲说,因为北京工地的散活越来越少,为了生计他常常奔波于外地的建筑工地,与儿子相处的时间很少。而这也不是程某第一事“犯事”,2012年他父亲在外打工时,还读小学六年级的程某就因为打架进过派出所,被领回家后又借上厕所溜了出去,母亲在村子里找了程某未果,最后通过老师在网吧找到时,程某已打了三天三夜游戏。 “不出去打工挣钱,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教育不教育孩子。”对于自己没时间监管儿子,程某的父亲表示无奈。 另一打人少年郭某家的邻居周先生说,郭某父亲在外做生意,早出晚归,有时郭某因抽烟、晚归会被父亲“教育”,“孩子的哭喊声,几米外都能听见。”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邹波的生活中,“爸爸每天晚上11点才回来,直接就躺在床上睡着了,第二天一早又要去上班,我和他一句话都说不上。” 成长中的“暴力” “移民少年”群体抢劫、斗殴频发,管理存在难度 在奶西村采访的过程中,几乎每位接受采访的“移民少年”都有被抢或看到别人被抢的经历。 据小刚回忆,此前郭某曾抢劫和殴打同校的学生小楚(化名),被叫去派出所。因怀疑是小刚告密,引发了5月23日下午的殴打事件。 奶西村多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称,抢劫的基本上都是十五、六岁“移民少年”,他们常在村子里问小学生要钱,“我们一般都不敢跑,要不下次再遇到,会被狠揍一顿。” 对此奶西村村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给村子在管理上增加了难度,“人手就这么多,管这管那的,小孩子打架抢钱那些事怎么管得来。” 据了解,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的奶西村,目前常住人口2211人,流动人口30015人,流动人口中80%以上都是来自外地。小刚就读育慧小学,集中了奶西村大部分的务工人员子女。 小刚被殴打事件发生后,育慧小学加强了管理,放学后只开小门,家长必须进入学校,才能把孩子领走。不过该小学至少五位学生告诉记者,此前学校管理并不严格,校门在上课时间都是打开的,保安有时也不在,很容易就能“溜出去”。学校保安则表示,学生打架很正常。 至昨晚8时,育慧小学负责人未接受采访。 ■ 观点 “移民少年”亟待引导 小刚被殴打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多位专家表示,“移民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得到重视。 南京心理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外来务工人员忙于工作,疏于陪伴,孩子从小便会缺失亲密感和安全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分化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过于内敛,发生什么事都不敢和家长说,就像小刚被打后不敢告诉父母;另一种则是家长可能总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与同伴交往中,也习惯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福院长熊丙奇认为,家庭、学校在教育方面的缺失,以及复杂的成长环境和匮乏的课余生活,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沉迷于网吧和娱乐场,通过网络获取的色情、暴力信息,也激发他们的好斗心理。 张纯认为,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兼顾外来务工人员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和引导中。“应该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关键词:奶西村,移民少年,群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