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法制频道>>热点聚焦

职业乞丐揭秘:白天跪地乞讨 晚上喝酒吃大闸蟹

来源: 央视《新闻1+1》 作者: 2014-09-17 09:47:5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惠志华:

  他们一个月的收入万八千以上,我们曾经劝导一个职业乞讨人员,他在苏州一个小区租了一个房子,他房子里面的家具,包括电视、冰箱、灶具、一应俱全。一天乞讨结束了,在家里喝个小酒,然后桌上有大闸蟹。

  解说:

  惠志华介绍苏州市职业乞讨群体,主要来源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甘肃岷县在苏州职业乞讨群体中占最高比例,达70%。家里种一年的地,甚至不如出去要两个月的钱。

  声音来源:甘肃省岷县小寨村村民:

  庄稼都种上那时候(出去乞讨),那个时候出去的人多。

  解说:

  靠着行乞,有的村民在家乡盖起了小楼房。即使当地政府打出“站起来,活出尊严”的标语,外出乞讨者也一直还在。

  主持人:

  我们通过网上的调查来了解一下我们对这种情况的看法,我们就包括很多的网友。对于职业乞讨者您的看法是无法容忍,49.74%;可以理解,27.83%;无所谓,22.43%。

  我们再来看,您在生活中怎么对待职业乞讨者,肯定不给,41.37%,但是您怎么能判断出他是职业乞讨者呢?看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3.31%,这就是说要相信自己有双慧眼,像福尔摩斯学习;最后是不知道怎么办,5.32%。我还真挺纳闷,这个我知道怎么办居这么少,我也属于当中的一个。今天下午来上班的时候,十字路口又遇到了,每次过那个路口一定会遇到那个老人,又要钱了,没办法,也得递人家一点钱,要么你心里过不去。

  接下来,我们要联线一位专家,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李教授,您好,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首先先说您个人给不给,怎么判断?怎么办?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

  这种现象确实在城市中很普遍,但是这个乞丐群体内部特别复杂。如果是真的遇到困难的人,那我们历史上还有雷锋精神,就说真应该帮助这些人。但问题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根本就不是这种情况,我们看到的完全是一些,看来它叫社会欺骗。就这个群体他表面是以乞丐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有骗钱性质。那么在这个群体里还有更恶劣的,就是说所谓有组织的乞丐者,他更可怕是也时候他胁迫儿童,在以往的个案中有这种,就是儿童也被他们胁迫,这个就属于犯罪行为了。也就是说不仅他自己在这里欺骗社会,而且是他胁迫儿童,让儿童加入他这个乞丐群体,像这种东西实际上社会危害就十分大了。

  主持人:

  没错,李教授说到了点子上。有人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因为法律上没有规定不可以乞讨。另外,不能因为人家挣得多,你眼就红啊。但是这里的确涉及到,第一个是骗,他编了很多的故事,包括制作假残疾等等,这里头行骗的因素占得比例特别大;第二个由于他有很高的收益,就会导致很多人故意去打伤儿童,甚至去拐卖儿童,像更糟糕的方向去发展,那接下来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问题,面对加引号的职业乞讨,社会该怎么办?

  解说:

  面对城市里的职业乞讨者,政府部门可以做些什么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我国已经实施11年,它是专门以“流浪乞讨人员为救助对象”的法规,出台至今,全国已经建立起了2000多个救助管理机构,然而面对那些收入不菲的职业乞讨者,依法救助反倒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乞讨人员:

  我又不偷不拿,又不犯法。

  救助站工作人员A:

  但是,我们怕你在这中暑,这么热的天气,是吧?

  救助站工作人员B:

  你去救助站吗?

  乞讨人员:

  我去救助站干嘛,在这一小块地方就我自己,有车拉我,我也不去。

  解说:

  在山西太原市繁华的商业地带,记者跟随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半个小时内对7名乞讨人员进行劝说,但没有一个愿意跟随工作人员去救助站。而根据《救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救助站不能对乞讨人员实施强制救助。

  太原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张广远:

  我们是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让他来站里面,他也不来,这样我们确实感到无奈。

  解说:

  不去救助站,那就只能劝导他们离开,但是每当把这些乞讨者劝离后不久,他们必定又会返回,继续乞讨。

  张广远:

  市民都不给钱了,理性施舍,我们发善心是对那些最困难的人,这些人是以要钱作为生财之道,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大家都不给钱了,那么他也就没有市场了。

关键词:职业乞丐,乞讨

责任编辑:纪丽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