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乱象蔓延亟需整顿 专家:朋友圈谣言有煽动性
导读:据香港成报网报道,内地社交软件在网络平台度过最初的规模繁荣后,近年来开始呈现乱象。继内地互联网信息监管机构大力打击以粉丝数量浩大特征的“大V”群体利用微博进行谣言散播后,一年来迅速膨胀的微信用户群体开始“复制”当时微博的监管者们看到的乱象:政治谣言、暴力恐怖传闻、欺诈营销、色情赌博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之间“互动”,其叠加传播效应的破坏力不容小视。“一些人借助这一平台向公众发布不良或违法有害信息,严重破坏网络传播秩序和危害公共利益”。各种迹象表明,内地或出手更严厉手段,对微信圈层传播中的各类谣言及传谣源头的惩治将“一步到位”,重点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公共利益。 中国启动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治理行动 从5月27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治理行动,集中整治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发布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服务发展迅猛,用户突破8亿,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一些人借助这一平台向公众发布不良或违法有害信息,严重破坏网络传播秩序和危害公共利益,引起了网民的不满。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信办、工信部、公安部三部门联合开展此次专项治理行动。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平台等公众信息发布服务环节,特别是具有传播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公众账号。严厉打击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领域传播谣言、暴力、恐怖、欺诈、色情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渗透破坏活动。对不认真履行管理责任的企业依法追究责任。 【详细】 网络谣言转发超500次 可构成诽谤罪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下称《解释》)公布。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详细】 嫌犯将木马伪装微信客户端 盗手机用户银行存款 信息时代,微信的发明为人们的生活通讯带来了各种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伪装成微信客户端的手机木马安装包,一旦用户下载安装,嫌疑人便可盗取用户个人及银行信息。近日,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发现,一伪装成微信客户端的手机木马安装包,一旦手机绑定银行账户的用户下载安装,嫌疑人就能获取用户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及银行短信验证码等,从而造成用户资金损失。 【详细】 微信被曝存在重大高危漏洞 个人隐私视频易泄露 日前,有网友微博爆料微信存在重大隐私漏洞。随后,国内著名漏洞报告平台乌云也发布该漏洞的相关信息,并标注为高危漏洞。手机安全专家指出,如果别有用心的人以微信隐私视频为由诱骗网友下载手机木马,将会带来更大的隐私安全,甚至手机会面临被扣费的风险。 【详细】 朋友圈测前世来生 小心被轮盘转走个人信息 “测测你前世今生”、“测测你五年后开什么车”、“测测你未来会有多少钱”、“测测你靠什么吃饭”……最近,这类有趣的小测试在微信朋友圈里被频频转发。这种随机的“测算”游戏,吸引了很多好奇的人填上自己的真实姓名后再转发出去。在你玩得津津有味时,你的各种信息正在被一个个测试游戏逃走。 【详细】 民警解读:游戏如何一步步套走你的信息 现在,个人信息的泄露途径多元,这类微信游戏只凭简单的趣味设计,就可以骗取你的各种信息。 1、获取你的姓名 民警说,这类轮盘测试的网页其实是有后台服务器的,是微信用来给一些公共账号或者服务号做客户浏览记录,本来只能得到用户的微信号而已。但当用户点开该页面,并写下姓名后,自己的姓名和微信号会在数据库里面关联。 2、获取你的手机号 接下来会有手机号码吉凶的测试,如果用户继续填写信息,后台服务器就有了用户的手机号码。 搜索一下该微信号,则可能会进一步获得用户的图片、性别、QQ号等信息。 3、获取你的需求 最后,庞大的数据库不断累积,你点开看过什么样的转帖,他就知道你对哪方面感兴趣了。打个比方,你点开过一个楼盘广告,接下来你就会莫名其妙地接到各种中介打来的推销电话,你还纳闷为什么人家知道你的信息呢?其实,那些都是你主动告诉人家的…… 这些被要求填写的信息极易造成网友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不法分子用来诈骗。所以,别光顾着好玩,逢人就说“我的前世是皇帝”、“我的下辈子是明星”了,自己把自己卖了都不知道。 网友集体控诉微信朋友圈“集赞陷阱” “亲,记得给我点个赞哦!”你收到过微信好友这样的请求吗? 近来,微信朋友圈被各种“求点赞”入侵的抱怨,一下子多了起来。有网友碍于朋友情面不得不点赞,更有倒霉者控诉,微信集赞多数是商家精心布置的一场骗局。记者调查了解到,“集赞送礼”虽并非都是骗局,但网友想要获得大礼却只能靠运气。 【详细】 微信奢侈品代购被指“步步惊心” 一旦被骗难维权 随着手机微信聊天软件的流行,以微信为交易媒介的奢侈品代购生意也迅速盛行。微信奢侈品代购极低的入业门槛,脆弱的联系方式,毫无标准的价格,隐患重重的支付方式——与传统的奢侈品代购相比,作为新兴产业的微信代购无疑具有着更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虚拟的网络环境、隐秘的单线联系、没有实体店的束缚,再加上微信跨省跨市、没有实名认证等特点,一旦出现骗局,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 【详细】 “朋友圈”也会坑人没商量 警方提示微信六大诈骗术 微信的使用带来各种便利,但也会带来一些麻烦。警方日前向社会发布提示,“朋友圈”有时也会坑你没商量,经常使用微信注意防盗防骗是一门必修课。 根据接到的报警和案件,警方罗列了六大类微信诈骗手法:一是利用代购诈骗,二是利用二维码诈骗,三是盗号诈骗,四是身份伪装诈骗,五是点赞诈骗,六是微信假公众账号诈骗。 【详细】 |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谣言,煽动性 |